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人

部外 11

總筆畫 13

絛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035E

左右結構

3222154554234

五筆

倉頡

鄭碼

whhi

olyf

nixz

部首 人 部外 11總筆劃 13

擴展B 2035E筆順 3222154554234

𠍞 基本解釋

● 𠍞


  1. 同「绦」。
【漢典】
【未集中】【糸】 絛·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6

↳絛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𠍞」字頭,请參考「絛」字。)
【未集中】【糸】 絛·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6

【廣韻】土刀切【集韻】【正韻】他刀切,𠀤音韜。【說文】扁緒也。【玉篇】纓飾也。【廣韻】編絲繩也。【急就篇註】絛,一名偏諸,織絲縷爲之,所以懸係承塵戸㡘,因爲飾也。【禮·內則·疏】組紃俱爲絛。

又與條通。【周禮·春官·巾車】革路龍勒,條纓五就。【註】革路,挽之以革也。條,讀爲絛。其樊及纓,皆以絛絲飾之。 【類篇】絛,或从舀作韜。

【漢典】
【卷十三】【糸】

↳絛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𠍞」字頭,请參考「絛」字:)
【卷十三】【糸】
《說文解字》

扁緒也。从糸攸聲。土刀切

《說文解字注》

(絛)扁緒也。廣雅作編緒。漢書及賈生新書作偏諸。葢上字作編、下字作諸爲是。諸者謂合衆采也。賈誼傳曰。今民賣僮者。爲之繡衣絲𡳐偏諸緣。服虔曰。偏諸如牙條。以作𡳐緣。又白縠之表。薄紈之裏。緁以偏諸。晉灼曰。以偏諸緁著衣。然則偏諸之爲絛明矣。雜記注曰。紃、若今時絛也。毛詩、左傳正義曰。王后親織玄紞。卽今之絛繩。必用雜采線織之。按紴、䋐葢其闊者。絛其陿者。紃其圜者。从糸。攸聲。土刀切。古音在三部。

【漢典】

𠍞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 隸書 楷書 楷書 楷書
「絛」包牘1 「絛」說文‧糸部 「絛」西陲簡38.1 「𠍞」
楚系簡帛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絛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伾
    2. 仏
    3. 仉
    4. 伡
    5. 俈
    6. 僩
    7. 伂
    8. 俸
    9. 佬
    10. 㑯
    11. 仕
    12. 仹
同筆畫
    1. 貄
    2. 䯉
    3. 鈺
    4. 䂺
    5. 䩗
    6. 搕
    7. 㽡
    8. 硺
    9. 跩
    10. 㜕
    11. 嫐
    12. 頓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