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yì

ㄧˋ

部首 齒

部外 10

總筆畫 25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9F78

左右結構

212134341343452431342522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hwwl|hbul

yutct

iool

28712

拼音 yì

注音 ㄧˋ

部首 齒 部外 10總筆劃 25

基本區 9F78筆順 2121343413434524313425221

齸 基本解釋

● 齸

yì ㄧˋ


  1. 麋鹿反芻。
  2. 麋鹿的胃。
【漢典】
【亥集下】【齒】 齸·康熙筆画:25 ·部外筆画:10

齸 《康熙字典》

【亥集下】【齒】 齸·康熙筆画:25 ·部外筆画:10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伊昔切,音益。【說文】鹿麋粻。【爾雅·釋獸】麋鹿曰齸。【註】江東名咽爲齸。齸者,䶗食之所在。【廣韻】吞芻而反出嚼之也。

又【廣韻】夷質切【集韻】弋質切,𠀤音逸。

又【集韻】壹計切,音翳。義𠀤同。

【漢典】
【卷二】【齒】

齸 《說文解字》

【卷二】【齒】
《說文解字》

鹿麋粻。从齒益聲。伊昔切

《說文解字注》

(齸)鹿麋粻。釋獸曰。麋鹿曰齸。釋文云。字或作嗌。按嗌、咽也。咽、喉也。郭云。䶗食之所在因名之。是也。然則齛與齝同。言其自喉出復嚼。故字从齒。嗌嗉嗛則皆自其藏食之處言之。字衹从口。嗌或作齸者。葢亦謂出嚼之也。从齒。益聲。伊昔切。十六部。

【漢典】

齸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ji˥˧

客家话 [海陆腔] rit7 [客英字典] jit7 [台湾四县腔] jit7 [梅县腔] jit7潮州话 iah4

近代音 中古音 喻以母 質韻 入聲 逸小韻 夷質切 三等 開口;影母 昔韻 入聲 益小韻 伊昔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影母 錫部 ;王力系统:影母 錫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齸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齸」 說文‧齒部「齸」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翳(yi4)
    2. 佾(yi4)
    3. 㲲(yi4)
    4. 鷁(yi4)
    5. 嶧(yi4)
    6. 䳬(yi4)
    7. 𠂆(yi4)
    8. 鎰(yi4)
    9. 䭿(yi4)
    10. 㘈(yi4)
    11. 䭂(yi4)
    12. 蘙(yi4)
同部首
    1. 齼
    2. 齹
    3. 齫
    4. 齺
    5. 齬
    6. 齪
    7. 齰
    8. 齴
    9. 齦
    10. 䶡
    11. 齔
    12. 齤
同筆畫
    1. 馕
    2. 䲘
    3. 䶣
    4. 䉷
    5. 䊳
    6. 䂄
    7. 韉
    8. 爦
    9. 覊
    10. 讘
    11. 䲗
    12. 鑨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