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luó

ㄌㄨㄛˊ

部首 馬

部外 11

總筆畫 21

簡體 骡

䯁 驘 骡 𦝠 𦟀 𩥡 𩦻 𩧣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9A3E

左右結構

1211254444251215542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clxi|coli

sfwvf

cukz

76393

拼音 luó

注音 ㄌㄨㄛˊ

部首 馬 部外 11總筆劃 21

基本區 9A3E筆順 121125444425121554234

通

騾 基本解釋

● 騾

luó ㄌㄨㄛˊ


  1. 〔~子〕哺乳動物,是由驢和馬交配而生的,挽力大而能持久,多作挽、馱用,一般無生殖能力。

英語 mule

德語 Maultier ( 骡子分为马骡和驴骡,由公驴和母马所生称为马骡,反过来则称为驴骡)​ (S)

【漢典】

騾 國語辭典

騾ㄌㄨㄛˊluó
名
  1. 動物名。為雄驢與雌馬交配所生,兼二者之長。耳長、鬃短、蹄小,尾端有一簇毛。體大、結實。耐力及抗病力皆強,力大,可負重行遠。

【漢典】
【亥集上】【馬】 騾·康熙筆画:21 ·部外筆画:11

騾 《康熙字典》

【亥集上】【馬】 騾·康熙筆画:21 ·部外筆画:11

【廣韻】落戈切【集韻】【韻會】盧戈切,𠀤音摞。【廣韻】騾馬也。【正韻】同驘。【呂氏春秋】趙𥳑子臣陽城渠胥有疾,醫云:得白騾肝則生,不得則死。𥳑子殺所愛白騾,取肝與之。【神仙別傳】李少君死,後有人見之,在河東蒲阪,乗靑騾。帝聞之,發棺,皆無所有矣。【李賀詩】少君騎海上,人見是靑騾。

【漢典】
【】【】

↳䯁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騾」字頭,请參考「䯁」字:)
【】【】
《說文解字注》
或从羸。羸亦?聲也。
【漢典】

騾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luo˧˥ 日语读音 RABA韩语罗马 LA现代韩语 라

客家话 [海陆腔] lo2 [客语拼音字汇] lo2 [陆丰腔] lo3 [客英字典] lo2 [宝安腔] lo2 [东莞腔] lui2 [梅县腔] lo2 [台湾四县腔] lo2粤语 lo4潮州话 lo5

近代音 來母 歌戈韻 平聲陽 羅小空;中古音 來母 戈韻 平聲 𩼊小韻 落戈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來母 歌部 ;王力系统:來母 歌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徽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騾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 隸書 楷書 楷書 楷書
「騾」孟孝琚碑 「騾」 「骡」 「騾」
隸書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䯁
驘
骡
𦝠
𦟀
𩥡
𩦻
𩧣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镙(luo2)
    2. 脶(luo2)
    3. 鸁(luo2)
    4. 㾖(luo2)
    5. 猡(luo2)
    6. 覼(luo2)
    7. 㽋(luo2)
    8. 羅(luo2)
    9. 䍜(luo2)
    10. 鏍(luo2)
    11. 啰(luo2)
    12. 寽(luo2)
同部首
    1. 駼
    2. 駯
    3. 䮶
    4. 騷
    5. 駱
    6. 駈
    7. 䭿
    8. 䯂
    9. 馺
    10. 䮌
    11. 騲
    12. 䮂
同筆畫
    1. 䥬
    2. 鶸
    3. 鼛
    4. 欀
    5. 驉
    6. 鐿
    7. 䝃
    8. 䃵
    9. 纏
    10. 齧
    11. 䜞
    12. 蠡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