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字義
● 館
(館)
- 招待賓客或旅客食宿的房舍:賓~。旅~。~舍。
- 一個國家在另一個國家外交人員常駐的住所:大使~。領事~。
- 某些服務性商店的名稱:茶~。照相~。
- 一些文化工作場所:報~。博物~。文化~。~藏。
- 舊時指教學的地方:家~。蒙~。坐~。
英語 public building
德語 Laden, Geschäft, Restaurant (S),Sitz einer diplomatischen Vertretung ( z.B. Botschaft, Konsulat etc.) (S),Stätte für kulturelle Aktivtät ( z.B. Museum, Austellungshalle, Konzethalle, Bibliothek etc. ) (S),Unterkunft für Gäste ( z.B. Hotel, Pension. Gästehaus, etc. ) (S)
法語 hôtel,palais,musée,maison,restaurant
馆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館
〈名〉
(1) (形聲。從食,官聲。“館”,供宿供膳,所以從“食”。它的異體字作“舘”,說明“館”屬於房舍一類。本義:高級客舍,賓館)
(2) 同本義 [accommodation for guests]
館,客舍也。——《說文》
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館。候館有積。——《周禮·遺人》
適子之館兮。——《詩·鄭風·緇衣》
於豳斯館。——《詩·大雅·公劉》
晉師三日館穀。——《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楚公子圍聘於 鄭,…將入館。——《左傳·昭公元年》
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3) 又如:館人(負責管理館舍招待賓客的人);館客(接待賓客,安置於館舍);館驛(館舍驛站)
(4) 房舍華麗的。官署、學塾、書房、商坊、展覽處所等都可命名爲館 [house]
公館復。——《禮記·曾子問》。注:“若今縣官舍也。”
及蒩館。——《周禮·司巫》
闢病梅之館以貯之。——清· 龔自珍《病梅館記》
餘是夕宿於日本使館。——梁啓超《譚嗣同傳》
明年在我們行事裏替你尋一個館(此指塾師教書之處)。——《儒林外史》
凡有名者,往往留像於館。——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5) 又如:館地(學館;教書工作);建館;館伴(在使館裏接待陪伴外國使節,亦指從事這種工作的人);館伴使(亦稱“伴使”。接待陪同外國使節的官員);茶館;飯館;酒館;咖啡館;理髮館;照相館;博物館;美術館;體育館;圖書館;文化館;展覽館
詞性變化
◎ 館
〈動〉
住,住宿 [live;reside;stay]
師還,館於虞。——《左傳·僖公元年》
常用詞組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玩切,音貫。【玉篇】客舍。【詩·鄭風】適子之館兮。【禮·曾子問】公館復,私館不復。【註】公館,若今縣官舍也。【周禮·地官·遺人】五十里有市,市有
𠋫館,
𠋫館有積。
又【西京雜記】公孫弘開客館,招天下之士。一曰欽賢館,德任毗贊佐理隂陽者居之。次曰翹材館,才堪九列二千石者居之。次曰接士館,一善一藝者居之。
又【周禮·春官·司巫】祭祀則共匰主及道布及蒩館。【註】蒩之言藉也,祭食有當藉者,館所以承蒩,謂若今筐也。
又重館,地名,在今山東魚臺縣。【左傳·僖三十一年】宿於重館。
又與管通。【儀禮·聘禮】管人布幕於寢門外。【註】管猶館也。
又【集韻】【韻會】𠀤古緩切,音管。義同。
又叶扃縣切,音睊。【徐幹·齊都賦】後宮內庭,𡣕妾之館。衆偉所施,極功窮變。
客舍也。从食官聲。《周禮》:五十里有市,市有館,館有積,以待朝聘之客。古玩切
客舍也。鄭風、大雅傳曰。館、舍也。按館古假觀爲之。如白虎通引于邠斯觀。又引春秋築王姬觀于外。沈約宋書曰。陰館前漢作觀。後漢、晉作館。東觀餘論曰。漢書郊祀志作益壽延壽館。封禪書云。作益延壽觀。漢書衍一壽字耳。自唐以前六朝時。凡今道觀皆謂之某館。至唐始定謂之觀。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