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chuò

ㄔㄨㄛˋ

部首 食

部外 8

總筆畫 17

啜 醊 腏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991F

左右結構

344511545454545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wyvc|wvcc

oieee

oxxx

87747

拼音 chuò

注音 ㄔㄨㄛˋ

部首 食 部外 8總筆劃 16

基本區 991F筆順 3445115454545454

餟 基本解釋

● 餟

chuò ㄔㄨㄛˋ


  1. 同「啜」。

英語 libation

【漢典】

餟 國語辭典

餟ㄓㄨㄟˋzhuì
動
  1. 設壇祭諸神。《史記·卷一二·孝武本紀》:「其下四方地,為餟食群神從者及北斗云。」唐·張守節·正義:「劉伯莊云:『謂繞壇設諸神祭座相連綴也。』」

  2. 祭時以酒澆地。亦可指祭祀。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終制》:「親友來餟酹者,一皆拒之。」

  3. 飲、喝。漢·荀悅《前漢紀·卷八·教皇帝紀下》:「吾每餟食,意未嘗 不在鉅鹿下也。」通「啜」。

【漢典】
【戌集下】【食】 餟·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8

餟 《康熙字典》

【戌集下】【食】 餟·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8

【唐韻】陟衞切【集韻】【韻會】株衞切,𠀤音綴。【玉篇】祭酹也,餽也。【史記·武帝紀】其下四方地爲餟食。【註】索隱曰:餟謂聮續而祭之。【正義曰】謂繞壇設諸神祭座,相連綴也。【前漢·郊祀志】作腏。【循吏傳】作醊。

又【廣韻】陟劣切【集韻】株劣切,𠀤音輟。義同。

【漢典】
【卷五】【食】

餟 《說文解字》

【卷五】【食】
《說文解字》

𥙊酹也。从食叕聲。陟衞切

《說文解字注》

(餟)祭酹也。酉部曰。酹、餟祭也。史記孝武帝紀。其下四方地爲餟食。封禪書作醊食。漢郊祀志作腏。方言。餟、餽也。从𠊊。叕聲。陟衞切。十五部。

【漢典】

餟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ʂʰuo˥˧ 日语读音 MATSURU

客家话 [海陆腔] dot7 [客英字典] dot7 [台湾四县腔] dot7粤语 zeoi3 zyut3

近代音 中古音 知母 薛韻 入聲 輟小韻 陟劣切 三等 合口;知母 薛韻 入聲 綴小韻 陟衞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端母 曷部 ;王力系统:端母 月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餟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餟」 說文‧食部「餟」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啜
醊
腏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孎(chuo4)
    2. 𠕗(chuo4)
    3. 䍳(chuo4)
    4. 繛(chuo4)
    5. 嚽(chuo4)
    6. 㲋(chuo4)
    7. 吷(chuo4)
    8. 绰(chuo4)
    9. 䂐(chuo4)
    10. 鋜(chuo4)
    11. 娕(chuo4)
    12. 拺(chuo4)
同部首
    1. 䭩
    2. 飹
    3. 饝
    4. 䬢
    5. 餑
    6. 䬧
    7. 餷
    8. 飳
    9. 餸
    10. 餅
    11. 饏
    12. 䭅
同筆畫
    1. 擓
    2. 㯤
    3. 䙕
    4. 䛺
    5. 篹
    6. 𠒽
    7. 㢚
    8. 輶
    9. 𠆗
    10. 䢮
    11. 䆯
    12. 鴝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