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 基本解釋
● 頑
- 愚鈍:愚~。冥~不靈(愚昧頑鈍不靈活)。
- 不容易變化或動搖:~固。~強。~敵。~症。刁~。負隅~抗。
- 淘氣,胡鬧:~皮。~童。
- 同「玩」。
英語 obstinate, stubborn; recalcitrant
德語 dumm, unwissend, unsinnig (Adj),frech, ungezogen, rüpelhaft, schelmisch (Adj),starrköpfig, stur, hartnäckig, widerspenstig, eigensinnig (Adj)
法語 résistant,têtu,opiniâtre,conservateur (personne)
頑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頑
名
(1) (形聲。從頁( xié),元聲。從頁。本義:難劈開的囫圇木頭)
(2) 同本義 [log split difficultly]
纖枝無蕭灑,頑幹空突兀。——唐· 元稹《畫鬆》
(3) 愚頑之人;頑固派 [stupid and stubborn person;diehards]。
如:頑軍(頑固派的軍隊)
(4) 兇惡的人 [ferocious perosn]
豈惜戰鬥死,爲君掃兇頑。——唐· 李白《豫章行》
詞性變化
◎ 頑
形
(1) 引申爲渾圓 [perfectly round]
聞平樂以下,四顧皆土山,而巉厲之石,不挺於陸而藏於水矣。蓋山自此而頑,水自此而險也。——《徐霞客遊記》
(2) 頑固,不馴服 [headstrong;stubborn]
頑童窮固。——《國語·鄭語》
又如:頑算(耍弄,算計);刁頑(狡猾頑固);頑戶(舊時官府指拖欠賦稅之家);頑陋(頑固鄙陋);頑豎(頑劣的小子);頑軀(頑健的身體);頑猾(頑皮狡猾)
(3) 頭腦遲鈍; 愚蠢 [insensate;stupid]
頑,愚也。——《廣雅·釋詁一》
父頑。——《書·堯典》
疑自苗人頑,恃險不終役。——白居易《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又如:冥頑不靈;頑仙(愚笨無知的仙人);頑昧(頑劣無知);頑疏(愚劣粗疏);頑鹵(愚昧鈍遲。或作「頑魯」);頑貪(頑愚貪婪);頑惡(愚蠢桀驁);頑愚(愚魯,資質低下遲鈍);頑鄙(頑鈍鄙拙)
(4) 堅硬[hard]
蠻兵如此頑皮,非火攻安能取勝?——《三俠五義》
又如:頑皮(皮甲堅硬);頑鐵(堅硬的鐵);頑金(堅硬的金屬);頑塊(硬土塊);頑重(又硬又重);頑肉(壞死硬化之肉)
(5) 粗鈍 [coarse and blunt]。
如:頑璞(未加工的玉石);頑鈍(不鋒利的器物);頑厚(粗厚);頑樸(粗陋而樸實);頑磚(粗劣的磚塊)
(6) 強暴 [violent]。
如:頑飇(狂風);頑陽(烈日);頑徒(蠻橫不法之人)
(7) 堅強 [firm]
耄期尚有江湖興,頑健人言見未曾。——宋· 陸游《示二子》
◎ 頑
動
(1) 同「玩」。遊戲 [play]
拜了拜本州,就到上海去頑了這多少日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又如:頑耍子(玩耍;遊逛);頑不開(應付不了);頑耍(嬉戲,玩樂);頑遊(頑耍,遊玩);頑具(玩具)
(2) 貪。通「忨」 [be greedy for]。
如:頑涎(饞涎,比喻對女色的貪婪);頑廉懦立(使貪婪的人變得廉潔,使軟弱的人能夠自立。比喻感化力量的巨大)
常用詞組
頑 國語辭典
-
固執、不易變化的。如:「頑固」。唐·李賀〈楊生青花紫石硯歌〉:「圓毫促點聲靜新,孔硯寬頑何足云。」宋·陸游〈野飯〉詩:「堪笑此翁頑戎嗼,還山又食一番新。」
-
愚蠢無知。《書經·堯典》:「父頑,母嚚,象傲,克諧以孝。」
-
貪。《孟子·萬章下》:「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呂氏春秋·慎大覽·慎大》:「桀為無道,暴戾頑貪,天下顫恐而患之。」
-
淘氣、調皮。如:「頑皮」、「頑童」。
-
嬉戲。唐·姚合〈酬盧汀諫議〉詩:「杯觴引滿從衣溼,牆壁書多任手頑。」宋·陳造〈田家謠〉:「小婦初嫁當少寬,令伴阿姑頑過日。」通「玩」。
頑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wĄn˧˥ 唐代读音 nguan日语读音 KATAKUNA韩语罗马 WAN现代韩语 완越南语 ngoan
客家话 [海陆腔] nguan2 ngan2 [台湾四县腔] nguan2 ngan2 [沙头角腔] ngan2 [东莞腔] ngan2 [客英字典] ngan2 [梅县腔] ngan2 nguan2 [客语拼音字汇] ngan2 nguan2 [宝安腔] ngan2粤语 waan4
近代音 影母 寒山韻 平聲陽 頑小空;中古音 疑母 𠜂韻 平聲 𤸷小韻 五還切 二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疑母 寒部 ;王力系统:疑母 元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