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lì

ㄌㄧˋ

部首 邑

部外 19

總筆畫 22

簡體 郦

郦 𨜥 𨟫 𨼓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9148

左右結構

125412544135221153552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gmyb

mpnl

alty

17227

拼音 lì

注音 ㄌㄧˋ

部首 邑 部外 19總筆劃 21

基本區 9148筆順 125412544135221153552

酈 基本解釋

● 酈

lì ㄌㄧˋ


  1. 姓。

● 酈

lì ㄌㄧˋ


  1. 〔~縣〕古地名,在今中國河南省南陽市西北。

英語 place in today's Henan province

德語 Li (Eig, Fam)

法語 (nom de famille)​

【漢典】

酈 國語辭典

酈ㄌㄧˋlì
名
  1. 地名。春秋時魯地。《左傳·僖公元年》:「公子友帥師敗莒師于酈。」晉·杜預·注:「酈,魯地。」

  2. 姓。如漢代有酈食其。

【漢典】
【酉集下】【邑】 酈·康熙筆画:26 ·部外筆画:19

酈 《康熙字典》

【酉集下】【邑】 酈·康熙筆画:26 ·部外筆画:19

【廣韻】呂支切【集韻】鄰知切,𠀤音麗。地名。【春秋·僖元年】敗莒于酈。【註】魯地。

又【唐韻】郞擊切【集韻】【韻會】【正韻】狼狄切,𠀤音歷。亦地名。【前漢·高帝紀】偕攻析、酈,皆降。【註】酈,卽菊潭縣。【地理志】屬南陽鄧州內鄕縣。

又姓也。【前漢·高帝紀】酈食其爲里監門。【註】音歷異基。

【漢典】
【卷六】【邑】

酈 《說文解字》

【卷六】【邑】
《說文解字》

南陽縣。从邑麗聲。郎擊切

《說文解字注》

(酈)南陽縣。南陽郡酈、二志同。秦二世二年。沛公攻析酈皆下之。則是秦所置縣。今河南南陽府内鄉縣縣東北有故酈縣城。从邑。麗聲。郞擊切。十六部。按蘇林、如淳皆音擲。小顏漢書注。酈、姓。音歷。縣名音同蘇、如。○按酈篆當與?鄛?䣚?䣁六篆爲伍。寫者奪之。而補綴於此。

【漢典】

酈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li˥˧ 韩语罗马 LYEK现代韩语 력

客家话 [海陆腔] li2 li6 [客英字典] li5 [宝安腔] li2 | li5 [台湾四县腔] li2 li5 [客语拼音字汇] li4粤语 lik6潮州话 lêh8

近代音 中古音 來母 支韻 平聲 離小韻 吕支切 三等 開口;來母 錫韻 入聲 靂小韻 郎擊切 四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來母 齊部 ;王力系统:來母 支部 ;

吴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酈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酈」 說文‧邑部「酈」「郦」 「酈」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郦
𨜥
𨟫
𨼓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䶘(li4)
    2. 櫔(li4)
    3. 跞(li4)
    4. 俐(li4)
    5. 嚦(li4)
    6. 礫(li4)
    7. 孋(li4)
    8. 粝(li4)
    9. 塛(li4)
    10. 唳(li4)
    11. 㤡(li4)
    12. 䮥(li4)
同部首
    1. 䣒
    2. 郄
    3. 隳
    4. 部
    5. 郗
    6. 鄴
    7. 酅
    8. 隥
    9. 隆
    10. 郴
    11. 䣝
    12. 邭
同筆畫
    1. 飊
    2. 䜝
    3. 㶕
    4. 䎱
    5. 醹
    6. 欅
    7. 鰨
    8. 齩
    9. 蠟
    10. 躋
    11. 霸
    12. 灋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