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bǐ

ㄅㄧˇ

部首 邑

部外 11

總筆畫 14

𨝣 𨝚 啚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9119

左右結構

2511225251152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kflb

rwnl

jejy

67627

拼音 bǐ

注音 ㄅㄧˇ

部首 邑 部外 11總筆劃 13

基本區 9119筆順 2511225251152

常 通 標

鄙 基本解釋

● 鄙

bǐ ㄅㄧˇ


  1. 中國周代地方組織單位之一,五百家爲一鄙:~師(古官名,周制每縣五鄙,「鄙師」掌其鄙之政令祭祀)。
  2. 郊野之處,邊遠的地方:邊~。
  3. 粗俗:~陋。~俗。~夫。~近(庸俗淺近)。
  4. 輕蔑,看不起:~視。~夷。~棄。~薄。
  5. 品質低劣:卑~。
  6. 謙辭,用於自稱:~人。~老。~見。
  7. 吝嗇:~吝。~詐(貪吝詐僞)。

英語 mean; low

德語 Basis ,ländlich, rustikal (Adj)

法語 vil,vulgaire,bas,dédaigner

【漢典】

鄙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鄙 bǐ

名

(1) (形聲。從邑,啚( bǐ )聲。本義:五百家(周代戶口單位))

(2) 同本義 [Bi,five hundred families]

鄙,五酇爲鄙。——《說文》

五家爲鄰,五鄰爲裏,四里爲酇,五酇爲鄙,五鄙爲縣,五縣爲遂。——《周禮·遂人》

縣都之治。——《周禮·宰夫》。注:「五百家爲鄙。」

以八卿治都鄙。——《周禮·太宰》。注:「都之所居曰鄙。都鄙距國五百里,爲王子弟公卿大夫采地。」

命司徒,循行縣鄙。——《呂氏春秋》。高誘注:「鄙,五百家也。」

(3) 采邑;小邑 [city;small city]

辯其邦國都鄙。——《周書·職方》。注:「邑曰鄙。」

四鄙入保。——《禮記·月令》。注:「界上邑。」

(4) 又如:鄙野(郊外偏遠的地方);邊鄙殘破

(5) 邊邑;邊境 [border]

羣公子皆鄙。——《左傳·莊公二十六年》。注:「邊邑也。」

匈奴背叛不臣,數爲寇暴於邊鄙。——《鹽鐵論·本議》

蜀之鄙有二僧。—— 清· 彭端叔《爲學一首示子侄》

(6) 又如:鄙疆(邊境);鄙縣(邊鄙小縣);鄙邑(邊城)

(7) 郊野;郊外 [outer suburbs;outskirts]

餘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史記·李將軍列傳》

(8) 又如:鄙生(鄉野儒生)

詞性變化


◎ 鄙 bǐ

形

(1) 小;狹 [small;narrow]

詢天下之異文鄙(瑣屑)事以快言論。——清· 劉開《問說》

(2) 又如:鄙狹(狹窄);鄙吝(形容心胸狹窄)

(3) 見識淺薄,行爲低下 [mean]

以爲鄙吝。——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人賤物亦鄙。——《玉臺新詠·古詩爲焦仲卿妻作》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左傳·莊公十年》

(4) 又如:鄙樸(樸實粗俗);鄙萎(醜陋而沒有精神)

(5) 粗俗,庸俗;質樸 [vulgar;simple]

性好作詩,詞語鄙俚。——《金史·斜卯愛實傳》

今之爭鬥,非鄙(粗俗,低下)也,財寡也。——《韓非子·五蠹》

(6) 又如:鄙俚(鄉土的、樸實的。也轉爲粗俗的意思);鄙樸(樸實粗陋);鄙穢(粗俗惡劣)

(7) 自稱的謙詞 [my]

鄙夫寡識。——張衡《東京賦》

(8) 又如:鄙老(老人自謙之詞);鄙事(對自己所做瑣事的謙詞)

◎ 鄙 bǐ

動

(1) 視爲淺陋 [belittle;despise]

過我而不假道,鄙我也。——《左傳·宣公十四年》

孔子鄙其小器。—— 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2) 如:鄙笑(輕視而嘲笑);鄙厭(鄙視厭惡);鄙慢(輕視怠慢)

(3) 閉目塞聽,蔽固不通 [be out of touch with reality]。如:鄙蔽(蔽固,不通達);鄙滯(蔽固阻滯)

常用詞組


鄙薄鄙夫鄙見鄙賤鄙陋鄙棄鄙人鄙視鄙俗鄙屑鄙夷鄙意
【漢典】

鄙 國語辭典

鄙ㄅㄧˇbǐ
名
  1. 古代地方區域名稱。五百家為「鄙」。《說文解字·邑部》「鄙」字·清·段玉裁·注:「鄙,五百家也。」《周禮·地官·遂人》:「五家為鄰,五鄰為里,四里為酇,五酇為鄙。」

  2. 邊遠地區。《左傳·僖公元年》:「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晉·杜預·注:「鄙,鄭邊邑。」唐·韓愈〈爭臣論〉:「行古人之道,居於晉之鄙。」

  3. 郊外。《國語·齊語》:「參其國而伍其鄙。」三國吳·韋昭·注:「國,郊以內也。……鄙,郊以外。」

動
  1. 輕視、瞧不起。《左傳·宣公十四年》:「過我而不假道,鄙我也。」

形
  1. 粗俗、低賤。如:「卑鄙」、「鄙陋」。《左傳·莊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文選·張衡·東京賦》:「鄙哉予乎!習非而遂迷也。」《樂府詩集˙卷三八˙相和歌辭十三˙三國魏˙陳琳˙飲馬長城窟行》:「君今出語一何鄙!」

  2. 自謙之詞。如:「鄙人」、「鄙見」。漢·劉向《古列女傳·卷六·趙津女娟》:「君欲殺之,妾願以鄙軀易父之死。」

鄙ㄅㄧˋ​bì
  1. (一)​之又音。

【漢典】
【酉集下】【邑】 鄙·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11

鄙 《康熙字典》

【酉集下】【邑】 鄙·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11

〔古文〕𠴿【廣韻】方美切【集韻】【韻會】補美切【正韻】補委切,𠀤音比。【釋名】鄙,否也。小邑不能遠通也。【周禮·天官·大宰】以八則治都鄙。【註】都之所居曰鄙,公卿大夫之采邑,王子弟所食邑在畿內者。

又【地官·遂人】掌造縣鄙形體之法,五酇爲鄙,五鄙爲縣。

又【廣韻】邊鄙也。【左傳·隱元年】太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註】鄙,鄭邊邑。

又【正韻】陋也,厭薄之也。【左傳·宣十四年】過我而不假道,鄙我也。【老子·道德經】衆人皆有以,我獨頑似鄙。

又鄙與都對言,朴野也。【淮南子·詮言訓】夫始于都者,常大于鄙。

又鄙與仁對,言不通也。【前漢·董仲舒傳】或仁或鄙。

又嗇於財者曰鄙吝。 俗作鄙、𨝣。

【漢典】
【卷六】【邑】

鄙 《說文解字》

【卷六】【邑】
《說文解字》

五酇爲鄙。从邑啚聲。兵美切

《說文解字注》

(鄙)五酇爲鄙。見遂人。五百家也。又周禮都鄙、王子弟公卿大夫采地。其畍曰都。鄙、所居也。按大司徒以邦國、都鄙對言。鄭注以邦之所居曰國、都之所居曰鄙對言。春秋經傳鄙字多訓爲邊者。葢周禮都鄙歫國五百里。在王畿之邊。故鄙可釋爲邊。又引伸爲輕薄之偁。而鄙夫字古作啚。冣目云俗儒啚夫翫其所習、可證也。今則鄙行而啚廢矣。从邑。啚聲。兵美切。古音在一部。故鄙否通叚用也。

【漢典】

鄙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pi˨˩˦ 唐代读音 byǐ日语读音 HINA IYASHII韩语罗马 PI现代韩语 비越南语 bẽ

客家话 [海陆腔] pi3 [台湾四县腔] pi3 [沙头角腔] pi3 [东莞腔] pi3 [梅县腔] pi3 pe.3 [客语拼音字汇] pi3 [宝安腔] pi3 [客英字典] pi3粤语 pei2潮州话 pi2

近代音 幫母 齊微韻 上聲 彼小空;中古音 幫母 旨韻 上聲 鄙小韻 方美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幫母 咍部 ;王力系统:幫母 之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鄙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啚」 佚61合6060「啚」 木甘𤔲土簋西周早期集成4059「啚」 說文古文「鄙」
「啚」 珠186合6058「啚」 楚簋西周晚期集成4247「啚」 說文‧㐭部
「啚」 𦅫鎛春秋中期集成271
甲骨文 金文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𨝣
𨝚
啚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䠋(bi3)
    2. 俾(bi3)
    3. 聛(bi3)
    4. 粃(bi3)
    5. 妣(bi3)
    6. 啚(bi3)
    7. 崥(bi3)
    8. 㚰(bi3)
    9. 比(bi3)
    10. 䇷(bi3)
    11. 䏢(bi3)
    12. 芘(bi3)
同部首
    1. 䧝
    2. 邱
    3. 隢
    4. 陑
    5. 阡
    6. 隑
    7. 邽
    8. 䧅
    9. 阣
    10. 陷
    11. 阸
    12. 䧃
同筆畫
    1. 𠒩
    2. 酪
    3. 愯
    4. 蓥
    5. 煜
    6. 鈳
    7. 頍
    8. 𠅺
    9. 漣
    10. 鹑
    11. 椻
    12. 廇
初中古詩詞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先秦·左丘明 《曹刿论战》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三国·诸葛亮 《出师表》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