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yì

ㄧˋ

部首 言

部外 13

總筆畫 20

簡體 议

议 𧭖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8B70

左右結構

411125143112131215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yugt|yugy

yrtgi

sumh

08653

拼音 yì

注音 ㄧˋ

部首 言 部外 13總筆劃 20

基本區 8B70筆順 41112514311213121534

通

議 基本解釋

● 議

yì ㄧˋ


  1. 見「議」。

英語 consult, talk over, discuss

德語 Meinung, Ansicht ,diskutieren, debattieren (V)

法語 discuter,débattre,opinion,avis

【漢典】

議 國語辭典

議ㄧˋyì
動
  1. 討論、商量。如:「協議」、「商議」。《書經·周官》:「學古入官,議事以制,政乃不迷。」

  2. 評論是非。如:「議論」。《論語·季氏》:「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唐·張說〈 開元正歷握乾符頌〉:「斗水不能評巨壑之量,隙光未足議大明之體。」

  3. 指責。《韓非子·內儲說上》:「今邯鄲之去魏也遠於市,議臣者過於三人,願王察之。」

  4. 選擇、斟酌。《儀禮·有司》:「乃議侑于賓以異姓,宗人戒侑,侑出俟于廟門之外。」漢·鄭玄·注:「議,猶擇也。」《國語·周語中》:「故聖人之施舍也議之,其喜怒取與亦議之。」

名
  1. 言論。如:「博采眾議」。《呂氏春秋·孟秋紀·懷寵》:「凡君子之說也,非苟辨也,士之議也,非苟語也。」

  2. 文體名。用以論說事理、陳述作者意見的文章。如:「奏議」、「駁議」。

【漢典】
【酉集上】【言】 議·康熙筆画:20 ·部外筆画:13

議 《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 議·康熙筆画:20 ·部外筆画:13

【唐韻】【集韻】【韻會】𠀤宜寄切,音義。【說文】語也。【徐曰】定事之宜也。【廣雅】言也,謀也。【廣韻】評也。【正韻】謪也。【易·節卦】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書·周官】議事以制。【禮·曲禮】公事不私議。【莊子·齊物論】六合之內,聖人論而不議。【文中子·問易篇】議其盡天下之心乎。【註】續書有議。

又【廣韻】擇也。【儀禮·有司徹】乃議侑于賔以異姓。【鄭註】議猶擇也。擇賔之賢者,可以侑尸,必用異姓廣敬也。

又【玉篇】法有八議。【周禮·秋官·小司𡨥】以八辟麗邦法,附𠛬罰。一議親,二議故,三議賢,四議能,五議功,六議貴,七議勤,八議賔。

又【唐書·百官志】下之通上,其制有六,四曰議。【蔡邕·獨斷】其有疑事,公卿百官會議。若臺閣有所正處,而獨執異意,曰駁議。

又官名。【後漢·百官志】議郞六百石。【唐書·百官志】有諫議大夫。

又司議郞。

又通作𧧼。詳前𧧼字註。

又【集韻】魚羈切【韻會】疑羈切,𠀤義平聲。謀度也。【詩·小雅】或出入風議。陸德明協句音宜。

又叶牛何切,音俄。【史記·述贊】桓公之東,太史是庸。及侵周禾,王人是議。庸叶東,議叶禾。 【說文】本作𧭖。

【漢典】
【卷三】【言】

議 《說文解字》

【卷三】【言】
《說文解字》

語也。从言義聲。宜寄切

《說文解字注》

(議)語也。上文云論難曰語。又云語、論也。是論議語三字爲與人言之稱。按許說未盡。議者、誼也。誼者、人所宜也。言得其宜之謂議。至於詩言岀入風議、孟子言處士横議、而天下亂矣。一曰謀也。韵會引有此四字。从言。義聲。當云从言義、義亦聲。宜寄切。古音在十七部。

【漢典】

議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ji˥˧ 唐代读音 ngyɛ̀日语读音 HAKARU韩语罗马 UY现代韩语 의越南语 nghị

客家话 [客英字典] ngi5 ni3 [台湾四县腔] ngi5 [海陆腔] ngi6 [梅县腔] ngi5 ni1 ngi1 ngi35 gnie.5 ngiai5 [沙头角腔] gni1 [东莞腔] ji3 li3 [宝安腔] ngi1 [陆丰腔] gni6 [客语拼音字汇] ngi4粤语 ji3 ji5 ji6

近代音 影母 齊微韻 去聲 異小空;中古音 疑母 寘韻 去聲 議小韻 宜寄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疑母 歌部 ;王力系统:疑母 歌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議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議」 燕王言戈戰國晚期集成11350「議」 說文‧言部「議」 睡.法29「議」「议」 「議」
金文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隸書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议
𧭖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洩(yi4)
    2. 縊(yi4)
    3. 绎(yi4)
    4. 䘸(yi4)
    5. 豙(yi4)
    6. 隿(yi4)
    7. 鐿(yi4)
    8. 詍(yi4)
    9. 㲲(yi4)
    10. 峄(yi4)
    11. 螠(yi4)
    12. 澺(yi4)
同部首
    1. 諸
    2. 誨
    3. 諆
    4. 諘
    5. 讋
    6. 䛩
    7. 譂
    8. 詭
    9. 詰
    10. 調
    11. 詫
    12. 訬
同筆畫
    1. 䯢
    2. 麘
    3. 蘥
    4. 㒥
    5. 蠐
    6. 礧
    7. 鐧
    8. 壦
    9. 躅
    10. 魖
    11. 鰏
    12. 鏻
初中古詩詞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宋·司马光 《孙权劝学》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三国·诸葛亮 《出师表》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