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mì

ㄇㄧˋ

部首 見

部外 6

總筆畫 13

覓 𧡒 𧵬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899B

左右結構

3335342511135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rehq

hvbuu

pdrl

76212

拼音 mì

注音 ㄇㄧˋ

部首 見 部外 6總筆劃 13

基本區 899B筆順 3335342511135

覛 基本解釋

● 覛

mì ㄇㄧˋ


  1. 斜視。《説文•𠂢部》:「覛,衺視也。」
  2. 看;察視。《爾雅•釋詰下》:「覛,相也。」《後漢書•杜篤傳》:「規龍首,撫未央,覛平樂,儀建章。」
  3. 同「覓」。尋求,尋找。《集韻•錫韻》:「覛,或作覓。」
【漢典】

覛 國語辭典

覛ㄇㄛˋmò
動
  1. 察看。《國語·周語上》:「古者,太史順時覛土,陽癉憤盈。」

【漢典】
【酉集上】【見】 覛·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6

覛 《康熙字典》

【酉集上】【見】 覛·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6

【唐韻】【集韻】𠀤莫狄切,銘入聲。【說文】衺視也。【張衡·西京賦】覛往昔之遣館。【註】覛,視也。李善讀。

又【廣韻】【集韻】莫獲切【韻會】【正韻】莫白切,𠀤音麥。【爾雅·釋詁】覛,視也。【註】謂相視也。【六書故】密察也。【周語】古者太史順時覛土。【後漢·杜篤·論都賦】覛長樂。○按《玉篇》籀作𧡒,亦作𧠨,與眽通,與覓別。《集韻》《韻牋》《正譌》《正韻》覛溷覓,非。

【漢典】
【卷十一】【𠂢】

覛 《說文解字》

【卷十一】【𠂢】
《說文解字》

衺視也。从𠂢从見。𧡒,籒文。莫狄切文三 重三

《說文解字注》

(覛)衺視也。釋詁曰:覛,胥,相也。郭云:覛謂相視也。按覛與目部眽通用。古詩:眽眽不得語。李善引爾雅及注作眽。今文選譌作脈,非也。覛不入見部者,重𠂢也。从𠂢从見。會意。𠂢亦聲。莫狄切。廣韵莫獲切。十六部。俗有尋覓字。此篆之譌體。

(𧡒)籒文。

【漢典】

覛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mi˥˧ 日语读音 MIRU

粤语 mak6 mik6

近代音 中古音 明母 麥韻 入聲 麥小韻 莫獲切 二等 開口;明母 錫韻 入聲 覓小韻 莫狄切 四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明母 錫部 ;明母 錫部 ;王力系统:明母 錫部 ;明母 錫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覛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覛」 說文籀文「覛」
「覛」 說文‧𠂢部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覓
𧡒
𧵬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幎(mi4)
    2. 淧(mi4)
    3. 沕(mi4)
    4. 榓(mi4)
    5. 糸(mi4)
    6. 蔤(mi4)
    7. 䣥(mi4)
    8. 謐(mi4)
    9. 蜜(mi4)
    10. 汨(mi4)
    11. 㨺(mi4)
    12. 䛑(mi4)
同部首
    1. 䚉
    2. 覥
    3. 覿
    4. 䚕
    5. 規
    6. 覻
    7. 覤
    8. 䙷
    9. 覔
    10. 覲
    11. 覩
    12. 覙
同筆畫
    1. 䬯
    2. 䓽
    3. 㲢
    4. 寙
    5. 𠗾
    6. 煆
    7. 𠅶
    8. 㾚
    9. 䍝
    10. 鉈
    11. 搛
    12. 郌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