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náng

ㄋㄤˊ

部首 虫

部外 17

總筆畫 23

𧐀 𧖗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8830

左右結構

251214412512511122135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jyke

liyrv

iser

50132

拼音 náng

注音 ㄋㄤˊ

部首 虫 部外 17總筆劃 23

基本區 8830筆順 25121441251251112213534

蠰 基本解釋

● 蠰

náng ㄋㄤˊ


  1. 〔蟷~〕見「蟷」。
【漢典】

蠰 國語辭典

蠰ㄕㄤˋshàng
名
  1. 一種類似天牛的蟲。體上有白點,喜食桑葉。《爾雅·釋蟲》:「蠰,齧桑。」晉·郭璞·注:「似天牛,角長,體有白點,喜齧桑樹,作孔,入其中,江東呼為齧髮。」

蠰ㄖㄤˇrǎng
名
  1. 一種形似蝗蟲而體型較小的蟲。善於跳躍。《爾雅·釋蟲》:「工螽,蠰谿。」宋·邢昺·疏:「土螽一名蠰谿,今謂之土磔,江南呼虴蛨,又名虴蜢,形似蝗而小,善跳者是也。」

【漢典】
【申集中】【虫】 蠰·康熙筆画:23 ·部外筆画:17

蠰 《康熙字典》

【申集中】【虫】 蠰·康熙筆画:23 ·部外筆画:17

【唐韻】【集韻】【正韻】𠀤式亮切,音餉。【爾雅·釋蟲】蠰,齧桑。【註】似天牛,長角,體有白點,喜齧桑樹作孔,入其中。江東呼爲齧髮。

又師莊切,音霜。義同。

又【廣韻】如兩切,音壤。【爾雅·釋蟲】土螽,蠰谿。【註】似蝗而小,今謂之土𧎩。

又【集韻】奴當切,音囊。蟷蠰。詳蟷字註。

又如陽切,音穰。義同。 亦作𧖒。

【漢典】
【卷十三】【虫】

蠰 《說文解字》

【卷十三】【虫】
《說文解字》

𧒾蠰也。从虫襄聲。汝羊切

《說文解字注》

(蠰)𧒾蠰也。从虫。襄聲。汝羊切。十部。

【漢典】

蠰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nɑŋ˧˥ 日语读音 KAMIKIRIMUSHI

客家话 [客语拼音字汇] yong4粤语 joeng4 joeng6

近代音 中古音 審生母 陽韻 平聲 霜小韻 色莊切 三等 開口;泥母 唐韻 平聲 囊小韻 奴當切 一等 開口;審書母 漾韻 去聲 餉小韻 式亮切 三等 開口;日母 養韻 上聲 壤小韻 如兩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泥母 唐部 ;王力系统:泥母 陽部 ;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蠰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蠰」 說文‧虫部「蠰」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𧐀
𧖗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搑(nang2)
    2. 馕(nang2)
    3. 涳(nang2)
    4. 饟(nang2)
    5. 乪(nang2)
    6. 憹(nang2)
    7. 嚢(nang2)
    8. 欜(nang2)
    9. 䂇(nang2)
    10. 饢(nang2)
    11. 囊(nang2)
同部首
    1. 蛢
    2. 蚶
    3. 蟕
    4. 䖵
    5. 蜒
    6. 蟛
    7. 蝥
    8. 䖢
    9. 蛊
    10. 蟶
    11. 蝭
    12. 䘎
同筆畫
    1. 鬠
    2. 䘊
    3. 讏
    4. 䯦
    5. 䶟
    6. 㽯
    7. 攨
    8. 鑤
    9. 䥲
    10. 讌
    11. 禶
    12. 韤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