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薹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菜薹
菜薹(學名:Brassica rapa var. chinensis 'Parachinensis')是十字花科、芸薹屬植物。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30-50釐米,全體無毛;莖直立或上升。基生葉長橢圓形或寬卵形,長6-8釐米,寬2-3釐米,頂端圓形,全緣,有寬中脈及顯明側脈;葉柄白色或綠色,長3-4.5釐米,稍具邊緣;下部莖生葉和基生葉相似,寬卵形,葉柄無邊緣,不抱莖;其他莖生葉卵形、披針形或窄長圓形,除頂部葉外皆有葉柄且不抱莖。其他和青菜相似。
原產于中國,起源於中國南部。主要分佈於中國廣東、廣西以及臺灣、香港和澳門等地。上海、北京、南京、成都及廈門等城市郊區有少量栽培。菜薹對溫度和光照要求不嚴格,種子發芽和幼苗生長適溫為25-30℃,葉片生長和菜薹形成適溫為15-20℃,水分要求充足,不耐旱。對土壤適應性強,喜有機質豐富、保水保肥能力強的壤土或沙壤土。
菜薹以花莖和薹葉為主要食用器官,可炒食、煮湯及加工出口,柔嫩多汁,風味獨特,被譽為“蔬菜之冠”。菜薹中含有的膳食纖維可促進新陳代謝、消化機能,有助於減肥。菜薹中所富含的鉀可排泄出人體血液中的鈉離子,有利於降低血壓。
注意:在國家標準中,“薹”沒有簡作“苔”。誤寫的“苔”指的是苔蘚植物,可是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將“薹”字寫作“苔”,如“蒜苔”,“菜苔”等。這是一種誤寫。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