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耏
- 同「而」,鬍鬚:「以麝揉蘇,澤~顏鼻耳。」
- 獸多毛。
- 古水名,在今中國山東省淄博市西北。
- 姓。
● 耏
- 古代剃去頰鬚、以示懲處的一種輕刑:「刑有髡、鉗、刖、劓,小罪~。」
英語 whiskers
德語 Trotz bieten, Bart (S)
法語 barbe,(nom de famille)
【漢典】
耏 國語辭典
名
-
頰上的鬚毛。《後漢書·卷三·肅宗孝章帝紀》:「沙漠之北,蔥嶺之西,冒耏之類,跋涉懸度。」《新唐書·卷二二一·西域傳下·波斯傳》:「祠夕,以麝揉蘇,澤耏顏鼻耳。」
-
姓。如漢代有耏跖。
【漢典】
《說文解字》
罪不至髡也。从而从彡。耐,或从寸。諸法度字从寸。奴代切文二 重一
《說文解字注》
(耏)罪不至髡也。罪當作辠。高帝紀:今郞中有罪耐以上請之。應劭曰:輕罪不至於髡,完其耏鬢,故曰耏。古耏字从彡,髮膚之意也。杜林以爲法度之字皆从寸,後改如是。言耐罪以上皆當先請也。耐音若能,按耐之罪輕於髡。髡者,髮也。不其髮,僅去須鬢是曰耐,亦曰完。謂之完者,言完其髮也。㓝法志曰:當髡者,完爲城旦舂。王粲詩:許歷爲完士,一言猶敗秦。江遂曰:漢今謂完而不髡曰耐,然則應仲遠言完其耏鬢,正謂去而鬢而完其髮耳。从彡而,而亦聲。彡拭畫之意,此字从彡而,彡謂拂拭其而去之。會意字也。而亦聲,當如之切。一部。大徐奴代切。非是。
(耐)或从寸,諸法度字从寸。此爲罪名法度之類,故或从寸也。應仲遠高帝紀注:意謂耏卽而鬢字,用爲耏罪字。至杜林以後乃改从寸作耐。許說不如是。耐,漢人叚爲能字。本如之切,後變音奴代切。古音能讀如而,今音耐能皆奴代切。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