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稽
- 留,留止。《管子•君臣上》:「是以令出而不稽,刑設而不用。」
- 至,到。《莊子•逍遥遊》:「大浸稽天而不溺。」
- 延誤;拖延。《後漢書•段熲傳》:「涼州刺史郭閎貪共其功,稽固熲軍,使不得進。」
- 考查;調査。《書•大禹謨》:「無稽之言勿聽。」
- 貯存;囤積。《史記•平準書》:「不軌逐利之民,蓄積餘業以稽市物。」
- 治理;管理。《周禮•地官•質人》:「掌稽市之書契。」
- 計算;核査。《周禮•夏官•大司馬》:「簡稽鄉民,以用邦國。」
- 計較;責難。《漢書•賈誼傳》:「婦姑不相説,則反唇而相稽。」
- 計議,議論。《禮記•緇衣》:「故言必慮其所終,而行必稽其所敝。」
- 相合;相同。《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
- 卜問。後作「乩」。《書•洪範》:「稽疑,擇建立卜筮人
- 通「楷」。法式;準則。《荀子•儒效》:「千舉萬變,其道一也,是大儒之稽也。」
- 通「指」。意旨。《管子•内業》:「此稽不遠,日用其德。」
- 通「階」。《管子•侈靡》:「今用法斷指滿稽,斷首滿稽,斷足滿稽,而民死不服。」
- 姓。秦代有稽黃。見漢·應劭《風俗通》佚文。
● 稽
- 〔稽首〕①古時一種跪拜禮,叩頭到地。《荀子•大略》:「平衡曰拜,下衡曰稽首,至地曰稽顙。」 ②後世也指舉一手向人行禮。《水滸傳》第十五回:「那先生看了道:『保正休怪,貧道稽首。』」
- 通「棨」。繒衣的戟,古代官吏所用儀仗之一,出行時執以前導。《國語•吴語》:「行頭皆官師,擁鐸拱稽。」
英語 examine, investigate; delay
德語 kontrollieren, untersuchen, überprüfen (V)
法語 vérifier,examiner,différer,retarder,s'incliner face contre terre
稽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動
(1) (形聲。從禾( jī ),象樹木曲頭止住不上長的樣子,從尤,旨聲。本義:停留;阻滯)
(2) 同本義。引申爲囤積 [delay;detain]
稽,留止也。——《說文》
司稽,察留連不時去者。——《周禮·司稽》注
秦之水泔最而稽。——《管子·水地》
令出而不稽。——《管子·君臣上》
稽市物。——《漢書·食貨志》。注:「貯滯也。」
又如:稽欠(滯留拖欠);稽身(拖住身子);稽留(在外久留);稽詣(停頓);稽固(稽留停滯)
(3) 延遲 [delay]
明晨炊米盡,吾起不容稽。——陸游《冬夜不寐》
稽廢時月。——《後漢書·列女傳》
又如:稽遲(延誤推遲);稽延(遲延)
(4) 考覈;覈查 [examine;check]
稽其功緒。——《周禮·宮正》。注:「猶考也。」
稽其成敗興壞之理。——《漢書·司馬遷傳》
又如:稽度(考覈衡量);稽古(考察研習古代的事理);稽備(查覈完備)
(5) 計算 [calculate]
簡稽鄉民。——《周禮·大司馬》。注:「猶計也。」
又如:稽算(覈計;覈算);稽盤(稽查盤算)
(6) 計較;爭論 [argue]。
如:稽較(計較,爭論)
(7) 治理 [manage]
若稽田,既勤敷菑。——《書·梓材》。蔡沈集傳:「稽,治也。」
(8) 至;到 [arrive]
大浸稽天而不溺。——《莊子•逍遙遊》
又如:稽天(至於天際。形容勢大)
(9) 卜問 [devine]
七稽疑。——《書·洪範》
又如:稽疑(用卜筮決斷疑事);稽問(卜問)
(10) 指摘;非難 [fuss]
婦姑不相說(悅),則反脣而相稽。——《漢書》
常用詞組
基本詞義
動
(1) 叩頭至地 [kotow]
至地曰稽顙,下衡曰稽首。——《荀子·大略》
再拜稽首。——《禮記·射義》
吊者致命,主人哭拜,稽顙成踊。——《儀禮·士喪禮》
又如:稽拜(叩拜);稽顙(古代一種跪拜禮,屈膝下拜,以額觸地,表示極度的虔誠);稽顙膜拜(古代行稽顙禮後,又舉手加額,長跪而拜,表示極度恭敬)
常用詞組
稽 國語辭典
-
停留、延遲、拖延。南朝梁·簡文帝〈隴西行〉三首之三:「迴山時阻路,絕水亟稽程。」《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難逢夫》:「聖旨發回原籍,不敢稽留,收拾轎馬和家眷起身。」
-
積存、囤積。《史記·卷三○·平準書》:「蓄積餘業,以稽市物。」
-
考證、考核、查考。如:「稽查」。《晉書·卷三五·裴秀傳》:「博學稽古,自少知名。」
-
計較、責難。《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婦姑不相說,則反脣而相稽。」
-
卜問。《書經·洪範》:「稽疑,擇建立卜筮人。」《楚辭·王逸·卜居章句序》:「稽問神明,決之蓍龜。」
-
準則、楷模。《老子·第六五章》:「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稽式。」《荀子·儒效》:「千舉萬變,其道一也,是大儒之稽也。」
-
姓。如春秋時秦國有稽黃。
-
參見「稽首」、「稽顙」等條。
〔古文〕𩠜【廣韻】古奚切【集韻】【韻會】堅奚切【正韻】堅溪切,
𠀤音雞。考也,計也議也,合也,治也。【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易·繫辭】於稽其類。【註】考也。【禮·緇衣】行必稽其所敝。【註】猶考也,議也。
又【儒行】古人與稽。【註】稽猶合也。古人與合,則不合於今人也。【周禮·天官·小宰】聽師田以𥳑稽。【註】
𥳑,閱也。稽,計也。合也。合計其士之卒伍,閱其兵器,爲之要簿也。【前漢·賈誼傳】婦姑不相說,則反脣而相稽。【註】相與計較也。
又留止也。【說文徐註】禾之曲止也,尤者異也。有所異處,必稽考之,卽遲留也。【前漢·食貨志】蓄積餘贏,以稽市物。【註】稽,貯滯也。【後漢·馬援傳】何足久稽天下士。
又至也。【莊子·逍遙遊】大浸稽天而不溺。
又滑稽。【史記·樗里子傳】滑稽多智。【註】滑,亂也。稽,同也。辯捷之人,言非若是,言是若非,能亂同異也。一云酒器,可轉注,吐酒不已,俳優之人,詞不窮竭,如滑稽之吐酒不已。
又【吳語】𢹬鐸拱稽。【註】
𢹬,抱也。拱,執也。稽,棨戟也。
又山名。【周禮·夏官·職方氏】揚州山鎭曰會稽。
又姓。【呂氏春秋】秦有賢者稽黃。
又【廣韻】康禮切【集韻】【韻會】遣禮切【正韻】祛禮切,𠀤音啓。下拜首至地。【書·舜典】禹拜稽首。【傳】首至地,臣事君之禮。【周禮·春官·大祝】辨九拜,一曰稽首。【禮·檀弓】拜稽顙,哀戚之至隱也。【註】稽顙者,觸地無容。 【說文】稽从
𥝌从尤,旨聲,自爲部。
稽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ɕi˥; tɕʰi˨˩˦ 唐代读音 gei kěi日语读音 TODOMERU KANGAERU韩语罗马 KYEY现代韩语 계越南语 ghê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hi1 kai1 [梅县腔] hi1 [海陆腔] hi1 kai1 [宝安腔] hi1 kai1 [客英字典] hi1 [东莞腔] kai1 [客语拼音字汇] hi1 kai1 ki3粤语 kai1 kai2潮州话 gi1
近代音 見母 齊微韻 平聲陰 機小空;中古音 見母 齊韻 平聲 雞小韻 古奚切 四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見母 灰部 ;溪母 灰部 ;王力系统:見母 脂部 ;溪母 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