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kuǐ
wěi
ㄎㄨㄟˇ
ㄨㄟˇ
部首 石
部外 10
總筆畫 15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78C8
1325132511355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drqc
mrhui
gnj
16613
拼音 kuǐ wěi
注音 ㄎㄨㄟˇ ㄨㄟˇ
部首 石 部外 9總筆劃 14
統一碼 78C8筆順 13251325113554
基本字義
● 磈
kuǐ ㄎㄨㄟˇ
◎ 〔~磊〕a.(石)高低不平,如“蕭條疾帆流,~~衝波白。”b.喻鬱積在心中的氣憤或愁悶,如“不用澆~~,我懷無不平。”均亦作“磈礧”。
其它字義
wěi ㄨㄟˇ
德語 felsig, steinig
法語 rocheux,pierreux,caillouteux,rocailleux
詳細字義
◎ 磈 kuǐ
常用詞組
參見「磈磊 」條。
【唐韻】【集韻】𠀤於鬼切,音嵔。山名。【水經注】麗山之西,川中有阜,名曰風涼。原在磈山之隂。
又神名。【山海經】西山長留山,實惟員神磈氏之宮。
又【廣韻】磈硊,石山貌。
又危也。
又口猥切,音傀。磈礧,石也。
国际音标 kʰuei˨˩˦; wei˨˩˦ 日语读音 KEWASHII韩语罗马 OY现代韩语 외
客家话 [客英字典] vui3 [台湾四县腔] wi3 kui3 [海陆腔] wui3 kui3粤语 faai3
近代音 中古音 影母 尾韻 上聲 磈小韻 於鬼切 三等 合口;溪母 賄韻 上聲 䫥小韻 口猥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影母 灰部 ;王力系统:影母 微部 ;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