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huái

ㄏㄨㄞˊ

部首 水

部外 8

總筆畫 11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6DEE

左右結構

4413241112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iwyg

eog

vni

30115

拼音 huái

注音 ㄏㄨㄞˊ

部首 水 部外 8總筆劃 11

基本區 6DEE筆順 44132411121

次 通 標

淮 基本解釋

● 淮

huái ㄏㄨㄞˊ


  1. 〔~河〕水名,源於中國河南省桐柏山,流經安徽、江蘇兩省入洪澤湖。簡稱「淮」,如「~北」。「~南」。

英語 river in Anhui province

德語 Huai (Fluss, der Huai entspringt in der Provinz Hebei, fließt durch die Provinzen Anhui und Jiangsu und mündet in den Hongze See.)​ (S, Geo)

法語 rivière Huai

【漢典】

淮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淮 Huái

名

(1) (形聲。從水,隹( zhuī)聲。本義:水名。也稱淮河) 同本義 [the Huaihe River]

淮,淮水也。——《說文》。 朱駿聲曰:「出今 河南南陽府桐柏縣桐柏山,經 安微至 江蘇清河縣合於 河,經 安東縣至 雲梯關入海。」

江淮河濟爲四瀆。——《爾雅》

其浸淮泗。——《周禮·職方式》

淮左名都。—— 宋· 姜夔《揚州慢》

(2) 又如:淮洪(淮河與洪河,一說淮河中的洪水。也比喻善言健談);淮軍(李鴻章在安徽一帶組織的軍隊);淮南耆陽(淮河以南的年高而有聲望的人)

詞性變化


◎ 淮 huái

形?

大 [torrential]

淮雨。——《尚書大傳》。注:「大雨之名也。」

常用詞組


淮安淮北淮海淮海戰役淮河淮劇淮南淮南方淮南子
【漢典】

淮 國語辭典

淮ㄏㄨㄞˊhuái
  1. 參見「淮河 」條。

【漢典】
【巳集上】【水】 淮·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8

淮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 淮·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8

【唐韻】戸乖切【集韻】【韻會】乎乖切,𠀤音懷。水名。【說文】水出南陽平氏桐柏大復山,東南入海。【風俗通·山澤篇】淮,均也。均其務也。【春秋·說題辭】淮者,均其勢也。【釋名】淮,圍也。圍繞揚州分界,東至於海也。【周禮·夏官·職方氏】靑州,其川淮泗。【書·禹貢】導淮自桐柏。

又水出漢中。【前漢·地理志】漢中郡房陵縣淮山,淮水所出。

又淮安,郡名。【廣輿記】秦屬九江郡,曰淮隂。漢曰臨淮,晉曰山陽,隋唐曰楚州,宋曰淮安。

又【韻補】叶胡隈切,音回。【左傳·昭十二年】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爲諸侯師。一說淮讀爲濰叶韻。

又叶虛欺切,音熙。【顏延之詩】惜無爵雉化,何用充江淮。去國還故里,迷門樹蓬藜。

【漢典】
【卷十一】【水】

淮 《說文解字》

【卷十一】【水】
《說文解字》

水。出南陽平氏桐柏大復山,東南入海。从水隹聲。戶乖切

《說文解字注》

(淮)淮水。出南陽平氏桐柏大復山。東南入海。南陽郡平氏、二志同。今河南南陽府桐柏縣縣西北四十里有故平氏城。前志平氏下曰。禹貢桐柏大復山在東南。淮水所出。至淮陵入海。過郡四。行三千二百四十里。水經曰。淮水、出南陽平氏縣胎簪山。東北過桐柏山。東過江夏、廬江、九江、不邳諸郡。至廣陵淮浦縣入於海。按桐柏大復、以四字爲山名。漢志、說文、風俗通、酈注皆云桐柏大復山。應劭注地理志云。復陽縣在桐柏大復山之陽是也。後世地志析爲二山。乃非是。禹貢祇云桐柏、省言之也。古經史所舉之山皆舉其全勢。後人乃以一支一節當之。若水經所謂胎簪、亦卽桐柏耳。作水經者別爲二。亦非也。今淮水出河南桐柏縣桐柏山。東流經羅山縣、眞陽縣、息縣、固始縣、光州。又入江南畍。經潁州府、霍邱縣、潁上縣、壽州、懷遠縣、鳳陽府、臨淮縣、五河縣、盱眙縣、泗州。至淸河縣合於河。經山陽縣、阜寧縣、安東縣。至雲梯關入於海。古水道河於冀州入海。不與淮同入海。淮之古水道今未有異。淮自平氏至入海、大致東北行。東多北少。許云東南、南字誤。从水。隹聲。戶乖切。十五部。按禹貢濰水、漢書作維水。其作淮者、誤。

【漢典】

淮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xuai˧˥ 唐代读音 *huæi日语读音 HITOSHIKUSURU KAKOMU韩语罗马 HOY现代韩语 회越南语 hoài

客家话 [海陆腔] fai2 [宝安腔] fai2 [台湾四县腔] fai2 [梅县腔] foi2 [陆丰腔] fai3 [东莞腔] fai2 [客英字典] fai2 [客语拼音字汇] fai2粤语 waai4潮州话 huai5

近代音 曉母 皆來韻 平聲陽 懷小空;中古音 匣母 皆韻 平聲 懷小韻 戶乖切 二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匣母 灰部 ;王力系统:匣母 微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淮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淮」 前2.16.2合35913「淮」 彔戈冬卣西周中期集成5420「淮」 上(2).容.25「淮」 說文‧水部「淮」
「淮」 戈冬方鼎西周中期集成2824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䴜(huai2)
    2. 㠢(huai2)
    3. 褢(huai2)
    4. 褱(huai2)
    5. 䈭(huai2)
    6. 徊(huai2)
    7. 櫰(huai2)
    8. 耲(huai2)
    9. 䃶(huai2)
    10. 踝(huai2)
    11. 蘹(huai2)
    12. 懷(huai2)
同部首
    1. 㴺
    2. 㳚
    3. 洹
    4. 浱
    5. 涩
    6. 漻
    7. 涸
    8. 湔
    9. 㶁
    10. 濰
    11. 瀼
    12. 湟
同筆畫
    1. 䴔
    2. 𠋥
    3. 𠊴
    4. 婏
    5. 㟣
    6. 掸
    7. 婁
    8. 赈
    9. 理
    10. 惍
    11. 偢
    12. 㟢
初中古詩詞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唐·杜牧 《泊秦淮》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