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 基本解釋
● 會
- 蓋子。《儀禮•士虞禮》:「命佐食啓會。」
- 會合;聚合。《書•禹貢》:「雷、夏既澤,灉、沮會同。」
- 符合;相合。《淮南子•俶真》:「足蹀陽阿之舞,而手會《緑水》之趨。」
- 盟會;盟誓。《禮記•檀弓下》:「殷人作誓而民始畔,周人作會而民始疑。」
- 相遇;會面。《素間•五運行大論》:「左右周天,餘而復會也。」
- 又特指古代諸侯的定期會見。《周禮•天宫•大宰》:「大朝覲會同。」
- 有一定目的的聚會或集會。如:開會;辯論會;報告會;晚會;年會。《韓非子•八經》:「是以事至而結智,一聽而公會。」
- 某些團體或組織。《醒世姻緣傳》第五八回:「咱這繡江縣裏有幾個懼內的人,要隨一道會,算計要足十個人,已是有了九個,只少一個。」
- 會試;會試及第。《警世通言•李謫仙醉草嚇蠻書》:「時值三月三日,大開南省,會天下才入,盡呈卷子。」
- 民間一種小規模經濟互助形式,入會者按期平均交款,分期輪流使用。《儒林外史》第十九回:「正在各書店裏約了一個會,每店三兩。」
- 指一個地區的政治、經濟中心;主要城市。如:都會;省會。南朝梁丘遲《永嘉郡教》:「貴郡控帶山海,利兼水陸,實東南之沃壤,一郡之巨會也。」
- 時機;機會。如:適逢其會。《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兵失》:「兵不能昌大功,不知會者也。」
- 領悟;理解。如:體會;意會;心領神會。唐孟郊《聽琴》:「聞彈一夜中,會盡天地情。」
- 能;熟習;擅長。如:會英語;會游泳。唐沈麟《送道士曾昭瑩》:「南北東西事,人間會也無?」
- 應當。唐李白《行路難三首》之一:「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 付給,支付。《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二人又喫了一回,起身會鈔而別。」
- 調合;調配。《周禮•天官•食醫》:「凡會膳食之宜,牛宜稌,羊宜黍。」
- 至。《廣雅•釋詁三》:「會,至也。」
- 對。如:會話。《爾雅•釋詁上》:「會,對也。」
- 災厄;厄運。《後漢書•董卓傳贊》:「百六有會,《過》、《剥》成災。」
- 中醫經絡穴位名。《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扁鵲乃使弟子子陽厲鍼砥石,以取外三陽五會。」
- 古代曆法用語。一萬零八百年為一會。宋邵雍《皇極經世書》卷一:「三十年為一世;十二世計三百六十年,為一運;三十運計一萬八百年,為一會;十二會計十二萬九千六百年,為一元。」
- 宋代發行的一種紙幣「會子」的簡稱。《文獻通考•錢幣考二》:「嘉定二年,以舊會之二,换新會之一。」
- 副詞。表示範圍,相當於「皆」、「都」。《禮記•樂記》:「弦、匏、笙、簧,會守拊鼓。」
- 介詞。表示時間,相當於「恰」、「正值」。如:會逢其適。《史記•項羽本紀》:「會其怒,不敢獻。」
- 連詞。相當於「與」、「同」、「和」。《公羊傳•隱公元年》:「及者何?與也。會、及、暨,皆與也。」
- 通「惠」。元佚名《貨郎旦》第三折:「將一箇賢會的渾家生氣死。」
- 通「繪」。五彩的刺繡。《書•益稷》:「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
- 姓。《廣韻•泰韻》:「會,姓。漢有會栩。」
● 會
- 計算;總計。《周禮•天官•大宰》:「歲終,則令百官府各正其治,受其會。」
- 縫隙。《詩•衛風•淇奥》:「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
- 買賣的居間人。後作「儈」。《史記•貨殖列傳》:「節駔會。」
- 通「旝」。古代旗的一種。《詩•大雅•大明》:「殷商之旅,其會如林。」
- 同「鄶」。古國名。《漢書•地理志下》:「子男之國,虢、會為大。」
● 會
- 〔會撮〕後頸的椎骨。《莊子•人間世》:「肩高于頂,會撮指天。」
英語 to assemble, meet together; a meeting; an organization
德語 können (V)
法語 se réunir,rencontrer,être capable de,pouvoir (faire qch d'acquis),être de nature à,réunion,groupe,association,conférence,assemblée,comptabilité
會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會
動
(1) (會意。古文從合,從彡。按彡亦衆多意。本義:會合)
(2) 同本義 [get together;assemble]
會,合也。——《說文》
會,聚也。——《廣雅·釋詁三》
會同有絳。——《詩·小雅·車攻》
會言近止。——《詩·唐風·杕杜》
會朝清明。——《詩·大雅·大明》
會諸其幣。——《儀禮·聘禮》
以會天地之藏。——《禮記·月令·季秋》
然後天下會於一。——柳宗元《封建論》
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范仲淹《岳陽樓記》
又如:會茶(一起喝茶);會酒(一起吃酒);會獵(原指會合打獵,又比喻會同作戰);會銜(聯名簽署公文);會次(朝會停留的時刻)
(3) 晤見 [meet;see]
時見曰會。——《周禮·太宗伯》
相見於卻地曰會。——《禮記·曲禮》
會者何,期辭也。——《公羊傳·桓公十年》
留待作遺施,於今天會因。——《玉臺新詠·古詩爲焦仲卿妻作》
與燕王會境上。——《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會於西河外澠池。
與秦王會 澠池。
與趙王會飲。
又如:會定(見到);會少離多(相會少,別離多);昨天我沒有會着他
(4) 使協調一致;符合 [accord with]
音韻清暢,又深會女心。——樑· 吳均《續齊諧記》
(5) [體力或智力方面] 能 [can;be able to]。
如:他會滑冰;他會讀;他會彈鋼琴
(6) 懂得 [know]。
如:他會英文;他會做思想工作
(7) 對…進行社交性看望 [visit]。
如:會朋友
(8) [多指在飯館、 茶樓中] 付 [款] [pay]。
如:會鈔;會錢
(9) 領悟,領會 [comprehend;understand;grasp]。
如:會家(行家);會事(懂事,識趣);會得(理解);誤會;心領神會;會心
(10) 應當;應須 [should;ought to]。
如:會須(當須,應當);會應(該當)
詞性變化
◎ 會
名
(1) 器物的蓋子 [lid;cover]
《禮經》:器之蓋曰會,爲其上下相合也。——《說文·會·段注》
敦啓會。——《儀禮·士喪禮》
命佐食啓會。——《儀禮·士虞禮》
(2) 業務、社交或其他性質的集會 [meeting;gathering;party;conference]
會論虞常。——《漢書·李廣蘇建傳》
來會計事。——《史記·陳涉世家》
乃罷會。——《資治通鑑》
又如:晚上有個全組會;開會;歡迎會;歡送會;會文(兼含觀摩、竟賽、考試等多種功能的寫作集會)
(3) 時機 [opportunity;occasion]。
如:適逢其會
(4) 定期市集 [fair]。
如:趕會;廟會
(5) 人物薈萃的地方,主要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 [capital]。
如:會城(省城);省會;會垣(省城;都市)
(6) 爲一定的目的而成立的團體或團體組織 [society;association;union]。
如:幫會;學會;耶穌會;董事會;理事會;同學會;同鄉會;會同館(明代接待各國使者的地方)
(7) 災厄;厄運 [adversity]
百六有會,《過》、《剝》成災。——《後漢書·董卓傳贊》
(8) 民間一種小規模經濟互助形式 [mutual help financial group]。一般由發起人約集若干人,按期等量交款,首次由發起人使用,以後按議定或拈鬮決定的順序輪流使用
正在各書店裏約了一個會,每店三兩。——《儒林外史》
(9) 一小段時間 [a little while]。
如:一會兒;多會兒;這會兒;那會兒
(10) 中醫經絡穴位名 [Hui]
扁鵲乃使弟子 子陽厲針砥石,以取外三陽五會。——《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11) 古代中國曆法所用的單位,等於10800年 [hui]
三十年爲一世;十二世計三百六十年,爲一運;三十運計一萬八百年,爲一會;十二會計十二萬九千六百年,爲一元。——邵雍《皇極經世書》
◎ 會
副
(1) 必然,一定 [certainly;definitely]
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古樂府《孔雀東南飛》
長風破浪會有時。——唐· 李白《行路難》
(2) 恰巧,正好 [just;right;happen to]
會天大雨。——《史記·陳涉世家》
會其怒。——《史記·項羽本紀》
會幸苑中。——宋· 王讜《唐語林·雅量》
會雨大作,因留寺。——《徐霞客遊記·遊黃山記》
會賓客大宴。——《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3) ——表示範圍。相當於「皆」、「都」 [all]
弦、匏、笙、簧,會守拊鼓。——《禮記》
◎ 會
連
(1) 相當於「與」、「同」、「和」 [and]
上遣侍郎馬爾泰會 查郎河按治, 於義坐奪官。——《清史稿·劉於義傳》
常用詞組
基本詞義
◎ 會
動
(1) (會意。本義:計算;總計。本指年終結賬。後泛指算賬) 同本義 [compute]
會,合也。——《說文》
會,歲計也。——《玉篇》
會,大計也。然則零性算之爲計,總合算之爲會。——《孟子·萬章下》正義
凡場務、倉庫出納在官之物,皆月計,季考,歲會。——《日知錄》卷二十四
歲終,則會,唯王及後之服不會。——《周禮·天官》
聽出入以要會。——《周禮·小宰》。注:「月計曰要,歲計爲會。」
又如:會事(統計事務);會最(總計;彙總)
詞性變化
◎ 會
名
(1) 縫隙 [crack]。
如:會弁(一種束髮的小型冠冕。上有縫,可飾以玉);漆其四會(即把蓋子四周的縫隙用漆封上)
(2) 買賣居間人 [middleman]。
如:會任(指專事買通官府,保釋罪犯,居間謀利的人)
(3) 會稽( kuàjī)。山地名,縣名。在今浙江紹興
(4) 姓
常用詞組
會 國語辭典
-
集合、聚合。如:「會合」。《書經·禹貢》:「雷、夏既澤,灉、沮會同。」
-
相見、見面。如:「會面」、「會晤」。《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相如聞,不肯與會。」
-
瞭解、領悟。如:「意會」、「體會」、「心領神會」。宋·陳亮〈念奴嬌·危樓還望〉詞:「危樓還望,嘆此意、今古幾人曾會。」
-
付款。如:「會帳」。《警世通言·卷一五·金令史美婢酬秀董》:「二人又吃了一回,起身會鈔而別。」
-
為一定目的成立的團體組織。如:「教會」、「農會」、「工會」、「同鄉會」。
-
多數人的集會、聚會。如:「宴會」、「晚會」、「紀念會」、「里民大會」。
-
大城市、行政中心。如:「都會」、「省會」。
-
時機。如:「機會」、「適逢其會」。明·葉憲祖《易水寒·第二折》:「是天賜我以報秦之會也。」
-
能、能夠。如:「我會游泳」、「只要努力,理想一定會實現。」
-
可能。多用於疑問語氣。如:「他會來嗎?」、「會不會是他回來了?」
-
適、值。《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會其怒,不敢獻,公為我獻之。」
-
姓。如漢代有會栩。
-
統計、計算。如:「會計」。
-
片刻。表示極短的時間。參見「[[一會」、「一會兒]]」條。
-
參見「會稽 」條。
〔古文〕𣌭㞧
𠃐㣛
𣥈【唐韻】【集韻】
𠀤黃外切,音繪。合也。【易·乾卦】亨者,嘉之會也。【疏】使物嘉美之會聚。【書·禹貢】灉沮會同。【疏】謂二水會合而同。
又【洪範】會其有極。【疏】會,謂集會。【禮·樂記】竹聲濫,濫以立會,會以聚衆。
又【周禮·天官·大宰】大朝覲會同。
又【春官·大宗伯】時見曰會。
又【禮·檀弓】周人作會,而民始疑。【註】會,謂盟也。【左傳·昭三年】有事而會,不協而盟。
又【左傳·宣七年】凡師出與謀曰及,不與謀曰會。
又【集韻】【韻會】𠀤古外切,音儈。與繪通。【書·益稷】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傳】會,五采也。【釋文】馬、鄭作繪。
又【詩·衞風】會弁如星。【箋】會,謂弁中之縫也。【釋文】會,《說文》作䯤。【周禮·夏官·弁師】王之皮弁會五采。【註】會,作䯤。鄭司農云:謂以五采束髮也。士喪禮曰:檜用組,乃笄。檜,讀與䯤同,書之異耳。
又【周禮·天官·小宰】聽出入以要會。【註】謂計最之簿書,月計曰要,歲計曰會。
又【天官·司會註】會,大計也。
又【周禮·夏官·職方氏】東南曰揚州,其山鎭曰會稽。【註】會稽,在山隂。
又姓。【姓氏急就篇】漢武陽令會栩。
又【集韻】古活切,音括。會撮項椎也。
又【集韻】戸栝切,音活。【莊子·人閒世】會撮指天。向秀讀。
又【韻補】今聲濁,叶泰。古聲淸,叶祭。【卻正·釋譏】三方鼎峙,九有未乂。聖賢拯救之秋,列士樹功之會。
會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xuei˥˧; kʰuai˥˧ 唐代读音 *huɑ̀i日语读音 AU韩语罗马 HOY KOY现代韩语 회越南语 hội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fi5 woi5 [客语拼音字汇] fi4 fui4 kai4 kuai4 voi4 [沙头角腔] fui5 foi5 [客英字典] fui5 kwai5 [海陆腔] fui6 woi6 [宝安腔] fui3 | kai5 [梅县腔] fi5 fui3 [陆丰腔] fui6 [东莞腔] fui3 [梅县腔] fi5粤语 kui2 wui2 wui4 wui5 wui6潮州话 huê6 guai3
近代音 曉母 齊微韻 去聲 會小空;中古音 匣母 泰韻 去聲 會小韻 黃外切 一等 合口;見母 泰韻 去聲 儈小韻 古外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見母 曷部 ;匣母 曷部 ;王力系统:見母 月部 ;匣母 月部 ;
會 字源字形
甲骨文 | 金文 | 楚系簡帛 | 說文 | 秦系簡牘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