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字義
● 成
- 做好,做完:~功。完~。~就。~事。~交。~立。~婚。~仁(儒家主張的成就仁德)。~人之美。玉~其事。
- 事物發展到一定的形態或狀況:~形。~性。~人。自學~才。蔚然~風。
- 變爲:長~。變~。
- 可以,能行:~,就這麼辦。
- 稱讚人能力強:他辦事麻利,真~。
- 夠,達到一定數量:~年累(lěi )月。
- 已定的,定形的:~規。~俗。~見。~例。~竹在胸。
- 十分之一:增產三~。
- 平定,講和:“會於稷,以~宋亂”。
- 姓。
英語 completed, finished, fixed
德語 beenden, vollenden (V),etw. bewältigen, etw. gelingen (V),Cheng (Eig, Fam)
法語 réussir,accomplir,devenir,résultat,fruit (d'un travail),achèvement,très bien,d'accord,capable,dixième,accompli,établi
成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動〉
(1) (會意。甲骨文字形,從“|”(即“杵”)。“斧”、“杵”具備就可以做成事情。本義:完成,成就)
(2) 同本義[accomplish;succeed]
成,就也。——《說文》
成德之終也。——《國語·周語》
成者功就不可易也。——《太元元錯》
簫韶九成。——《書·益稷》
祝告曰利成。——《儀禮·少牢禮》
及事成。——《周禮·司書》
此織生自蠶繭,成於機杼。——《後漢書·列女傳》
(3) 又如:落成(建築物完工)
(4) 變成;成爲 [become;turn into]
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後漢書·列女傳》
(5) 又如:成習(成爲習慣);成精;成仙(成爲神仙)
(6) 成全 [help sb.to achieve his aim]。如:成持(幫助,扶持);玉成其事
(7) 形成 [form]
好鳥相鳴,嚶嚶成韻。——吳均《與朱元思書》
(8) 又如:成市(形成市場);成列(形成隊列);成體(構成形體)
(9) 事物生長到一定的狀態;長成[ripen]
五穀萎敗不成。——《呂氏春秋·明理》
用實者成實時採。——宋· 沈括《夢溪筆談》
依新已五歲,轉眼成人。—— 清· 林覺民《與妻書》
(10) 樹立 [set up]
以成伯王之名。——《戰國策·秦策》。注:“立也。”。又如:成名成家(樹立名聲,成爲專家);成果(造就,創建)
(11) 訂立 [conclude]。如:成言(訂約);成券(訂立契約);成約,成說(訂約)
(12) 平定;講和 [pacification;suppression]
會於稷,以成 宋亂。——《左傳·成公十一年》
遂使之行成於吳。——《國語·越語》
(13) 成家 [get married]。如:成親;成房頭(有二房、三房等名份的);成室
詞性變化
〈名〉
(1) 成功 [success]
成敗之機,在於今日。——《資治通鑑》
(2) 又如:成敗
(3) 成果;成就 [result;achievement]。如:坐享其成;一事無成
(4) 十分之一;比率 [one tenth]。如:增產三成
〈形〉
(1) 現成的 [standing]。如:成證,成辭(現成的文章);成基(現成的基礎)
(2) 既定的 [established;ready-made]。如:成旨;成科(既定的法律條文)
(3) 整,全 [entire]。如:成天際(一天到晚);成年家(一年到頭);成天家(一天到晚);成日(整天);成批;成夜;成篇
(4) 純的 [pure]。如:成金
(5) 表示有能力 [able]。如:他可真成!
〈副〉
(1) 表示答應、許可 [all right;O.K.]。如:成,就這麼辦;成不的(不成;不行)
(2) 表示達到一個單位(強調數量多或時間長) [in considerable numbers or amounts]。如:成年累月;成何濟(有何用處,待如何)
常用詞組
成 國語辭典
做好事情。如:「完成」、「功成名就」、「大功告成」。《說文解字·戊部》:「成,就也。」
變為。如:「點石成金」、「磨杵成針」。
達到。如:「成千上萬」、「成雙成對」。
促成。如:「成全」、「玉成其事」、「成人之美」。
可以。如:「他想要耍賴是不成的。」
量詞。計算十等分概念的單位。如:「有八成希望。」
古代十里平方的土地。《左傳·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眾一旅。」
現有的一切。如:「創業容易守成難。」唐·吳兢《貞觀政要·卷一·論君道》:「帝王之業,草創與守成孰難?」
姓。如漢代有成瑨。
完整的。如:「成品」、「成天」。宋·陸游〈何君墓表〉:「不以字害其成句,不以句累其全篇。」
現有的、舊有的。如:「成例」、「成規」、「成語」。
構成整體的。如:「成分」、「成員」。
〔古文〕𢦩【唐韻】是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
𠀤音城。【說文】就也。【廣韻】畢也。凡功卒業就謂之成。
又平也。【周禮·地官·調人】凡過而殺傷人者,以民成之。【疏】成,平也。非故心殺傷人,故共鄕里和解之也。【詩·大雅】虞芮質厥成。
又【左傳·隱六年】鄭人來輸平。【公羊傳】輸平猶墮成也。【文七年】惠伯成之。
又終也。凡樂一終爲一成。【書·益稷】簫韶九成。【儀禮·燕禮】笙入三成。【註】三成謂三終也。
又善也。【禮·檀弓】竹不成用。【註】成,猶善也。
又【周禮·天官·大宰】八灋五曰官成。註官成,謂官府之成事品式也。
又【秋官·士師】掌士之八成。【註】八成者,行事有八篇,若今時決事比也。【釋文】凡言成者,皆舊有成事品式。
又必也。【吳語】勝未可成。【註】猶必也。
又倂也。【儀禮·旣夕】俎二以成。【註】成,猶倂也。
又【禮·王制】司會以歲之成質于天子。【註】計要也。【周禮·天官·司會】以參互攷日成,以月要攷月成,以歲會攷歲成。
又【司馬法】通十爲成。【周禮·冬官考工記】方十里爲成。【左傳·哀元年】有田一成。
又重也。【爾雅·釋地】丘一成爲敦丘。【註】成,猶重也。周禮曰:爲壇三成。【疏】言丘上更有一丘,相重累者。
又【釋名】成,盛也。
又【諡法】安民立政曰成。
又州名。古西戎白馬氏國,西魏置成州,唐同谷郡。
又姓。周武王子成伯之後。
又盆成,陽成,皆複姓。
又【集韻】辰陵切,音承。本作郕。或省作成。地名。
又【韻補】叶𨻰羊切,音常。【范蠡曰】得時不成,反受其殃。
又【史記·龜筴傳】螟螽歲生,五穀不成。叶上祥。
成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ʂʰəŋ˧˥ 唐代读音 *zhiɛng日语读音 NARU TAIRAGERU NASU韩语罗马 SENG现代韩语 성越南语 thành
客家话 [海陆腔] shin2 sang2 [梅县腔] shang2 shin2 zhang5 [沙头角腔] sin2 siang2 [客英字典] shin2 sang2 [宝安腔] sin2 [客语拼音字汇] sang2 sin2 [东莞腔] sin2 [陆丰腔] shin3 [台湾四县腔] siin2 sang2粤语 cing4 seng4 sing4潮州话 sêng5(sêng) zian5(chiâⁿ) sian5(siâⁿ)
近代音 穿母 庚青韻 平聲陽 澄小空;中古音 禪母 清韻 平聲 成小韻 是征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定母 青部 ;王力系统:禪母 耕部 ;
成 字源字形
甲骨文 | 金文 | 楚系簡帛 | 說文 | 秦系簡牘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