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庭
tíng ㄊㄧㄥˊ(1-13)《廣韻》特丁切,平青定。耕部。(14)《集韻》他定切,去徑透。
- 廳堂;正室。《論語•季氏》:「嘗獨立,鯉趨而過庭。」
- 堂階前的平地,院子。《左傳•昭公五年》:「南遺使國人助豎牛以攻諸大庫之庭。」
- 官署。《舊唐書•李適之傳》:「盡决公務,庭無留事。」
- 法庭,司法機關審理案件的處所。如:開庭;庭訊。
- 古稱邊疆少數民族所轄地區。也泛指邊疆地區。《史記•匈奴列傳》:「而單于之庭直代、雲中。」
- 指額部中央。又叫「天庭」。
- 通「廷」。朝廷。《易•夬》:「揚于王庭。」
- 通「廷」。朝覲,朝貢。《詩•大雅•韓奕》:「朕命不易,幹不庭方,以佐戎辟。」
- 通「廷」。直;正。《詩•小雅•大田》:「描厥百穀,既庭且碩。」
- 通「逞」。快意;快心。《莊子•山木》:「莊周反入,三月不庭。」
- 唐代州名。故治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新唐書•地理志四》:「北庭都護府,本庭州。」
- 用同「亭」。《舊唐書•杜希全傳》:「乃者城池失守,制備無據,千里庭障,烽燧不接;三隅要害,役戍其勤。」
- 姓。《萬姓統譜•青韻》:「庭,見《姓苑》。」
- 〔徑庭〕遠隔;相距甚遠。一說為偏激。《莊子•逍遥遊》:「大有徑庭,不近人情焉。」
英語 courtyard; spacious hall or yard
德語 Empfangssaal (des Kaisers) (S),Familie (S),Gerichtshof (S, Rechtsw),Gerichtszimmer (vgl. germanisch, altnordisch und neuisländisch: Þing (Ding , Thing) (S, Rechtsw),Halle (S),Haus (S),Hof (S, Arch),Kaiserhof (S),gebraucht für 廷(tíng)
法語 cour,cour de justice,tribunal,chambre (d'un tribunal),grande salle
庭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名
(1) (形聲。從廣,廷聲。廣( yǎn),就山岩架成的屋。本義:廳堂)
(2) 同本義 [hall]
庭,宮中也。——《說文》
是君子之所以騁志意於壇宇宮庭也。——《荀子·儒效》
藜棘樹於中庭。——《楚辭·劉向·九嘆·思古》。注:「堂下謂之庭。」
又如:庭落(廳堂);庭廡(堂下四周的廊屋);庭炬(古代庭中照明的火炬);庭階(廳砌。堂前的臺階)
(3) 堂階前的地坪 [front courtyard]
胡瞻爾庭有縣貆兮。——《詩·魏風·伐檀》
徘徊庭樹下。——《玉臺新詠·古詩爲焦仲卿妻作》
眄庭柯以怡顏。——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縊於庭樹。
嚴霜結庭蘭。
又如:庭闈(原指父母居住的地方。借指庭院或家庭);庭幃(庭闈);庭燎(舉行大典禮時設在庭院中照明的火炬);庭軒(庭院中的小室);庭蕪(庭園中叢生的草);庭閾(泛指庭院)
(4) 通「廷」。朝廷,君主受朝問政的地方 [the imperial court]
揚於王庭,柔乘五剛也。——《易·夬》
龍輅充庭。——《文選·張衡·東京賦》。注:「庭,朝廷。」
拜送書於庭。——《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使有祿於國,立義於庭。——《說苑·立節》
乞以臣此章與三公九卿賢士大夫議之於庭。——陳子昂《諫政理書》
奏事入朝,思睹闕庭,將陳所見。——唐· 魏徵《十漸不克終疏》
又如:庭爭(在朝廷上據理諍諫);庭論(在朝廷中當衆評議);庭廟(朝廷);庭議(議事於朝廷);庭辯(在朝廷上辯論);庭問(上朝問國事);庭會(朝見天子)
(5) 法庭,司法機關審理案件的處所 [law court]。
如:庭決(公堂判決);民庭;刑庭
(6) 官署,政府辦公的地方 [government agency]。
如:庭參(庭謁。封建時代,下級官員趨步至官廳,按禮謁見長官。文職北面跪拜,長官立受。武職北面跪叩,自宣銜名,長官坐受);庭閣(府署);庭皋(府暑)
(7) 朝覲,到聖地去進香 [pilgrimage]
安南負固爲逆久不來庭,無所逃於天討。—— 歸有光《書安南事》
(8) 古代指少數民族所轄區域或所都之處。也泛指邊疆地方 [boundary]
邊庭流血如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杜甫《兵車行》
(9) 中醫學名詞。指額部中央 [forehead]。望診時常作爲診察頭、面部疾病的部位,又叫「天庭」。
如:庭角(珠庭日角。謂人的天庭圓滿。舊時認爲是大貴之相)
(10) 房屋 [house]。
如:庭宇(房舍);庭戶(門戶;門庭);庭幃(婦女居住的內室;父母居住處);庭闈(內舍。多指父母居住處)
(11) 唐代州名 [Ting prefecture]。故治在今新疆烏魯木齊市
詞性變化
形
(1) 父親、母親的或與父或與母有關的 [parental]。
如:庭誥(古代指家訓文字);庭趨(承受父教)
(2) 直的,筆直的 [straight]
播厥百穀,既庭且碩。——《詩·小雅·大田》
又如:庭右(舊時書信中對人的敬稱。謂不敢直指其人,故呼其左右的侍從而稟告之)
常用詞組
庭 國語辭典
-
廳堂、正房。《說文解字·广部》:「庭,宮中也。」清·段玉裁·注:「宮者,室也。室之中曰庭。」《論語·季氏》:「嘗獨立,鯉趨而過庭。」
-
院子、大廳臺階前的空地。如:「庭院」。《文選·古詩十九首·庭中有奇樹》:「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
-
泛稱寬闊的地方。如:「大庭廣眾」。
-
審理訴訟案件的場所。如:「法庭」、「開庭」、「民事庭」。
-
額頭。如:「天庭飽滿」、「庭闕不張」。
【唐韻】特丁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丁切,音亭。【說文】宮中也。【玉篇】庭,堂階前也。【易·節卦】不出戸庭,无咎。【周禮·天官·閽人】掌埽門庭。
又官名。【周禮·秋官】庭氏。【註】主射夭鳥,令國中淸潔如庭者也。
又【爾雅·釋詁】直也。【疏】庭條,直也。【詩·小雅】播厥百穀,旣庭且碩。
又州名。【唐書·地理志】庭州,貞觀十四年置,長安二年,爲北庭都護府,有後庭縣。【廣韻】卽漢車師後王庭之地,本烏孫國土,其前王庭,卽交河縣也。
又天庭,星名。【石氏星傳】龍星左角曰天田,右角曰天庭。
又洞庭,湖名。【楚辭·九歌】洞庭波兮木葉下。
又山名。【前漢·地理志】太湖中有包山,山下有洞庭穴道,濳行水底去,無所不通,號爲地脉。
又山庭。【任昉王文憲集序】山庭異表。【註】論語摘輔像曰:子貢山庭斗繞口,謂面有山庭,言山在中,鼻高有異相也。
又【集韻】他定切,音聽。【增韻】逕庭,隔遠貌。【莊子·逍遙遊】大有逕庭。
又叶徒陽切,音近長。【韓愈·此日足可惜詩】馳辭對我策,章句何煒煌。禮終樂亦闋,相拜送於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