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己
- 代詞。表示第一人稱。自己,本身。《書•大禹謨》:「稽于衆,舍己從人。」
- 天干的第六位,與地支相配,用以紀年、月、日。《禮記•月令》:「[季夏之月]中央土,其日戊己。」
- 紀識,識別。後作「紀」。《穀梁傳•桓公二年》:「己即是事而朝之。」
- 同「其」。語氣詞。《韓詩外傳》卷二:「彼己之子,舍命不偷。」
● 己
- 姓。《集韻•止韻》:「己,姓也。」
英語 self, oneself; personal, private; 6th heavenly stem
德語 der sechste der zehn "Himmelsstämme" des chinesischen Kalenders (S),Hexyl, Hexyl-Gruppe (S, Chem),selber, selbst, sich, persönlich (Adj),Radikal Nr. 49 = selbst, persönlich, eigen (Varianten: 巳, 已)
法語 soi-même,personnel,privé,égoïste,sixième,49e radical
己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代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繩曲之形。「己」是古「紀」字,假借作「自己」用。①本義:絲的頭緒,用以纏束絲。②自己) 自己,本人 [oneself]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孫子兵法》
而己亦人也。——《呂氏春秋·察今》
自擬己頭。——晉· 幹寶《搜神記》
且噬己也。——唐· 柳宗元《三戒》
不以己悲。——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在己爲有悔。——宋· 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又如:捨己爲公;異己;克己;知己;己身(自己);己私(自己的慾望);己裏錢(血汗錢,私房錢)
詞性變化
名
(1) 天干的第六位 [the sixth of the ten Heavenly Stems]
己與三相近。——《呂氏春秋·慎行論》
又如: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動
借作「給」 [give]
一二千兩銀子東西己人!叫他唱二萬齣戲我看了,己他一個!——《醒世姻緣傳》
常用詞組
己 國語辭典
-
天干的第六位。
-
排列次序等第的用字。在戊之後,表示第六。如:「三年己班」。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自稱,猶自己、己身。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論語·顏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古文〕𢀒【唐韻】居擬切【集韻】【韻會】苟起切【正韻】居里切,
𠀤音紀。【廣韻】身也。【韻會】對物而言曰彼己。【書·大禹謨】舍己從人。【禮·坊記】君子貴人而賤己,先人而後己。
又【韻會】私也。【論語】克己復禮。
又【釋名】紀也。【詩·小雅】式夷式己。【箋】爲政當用平正之人,用能紀理其事也。
又日名。【說文】己,中宮也,象萬物辟藏詘形也。己承戊,象人腹。【爾雅·釋天】太歲在己曰屠維,月在己曰則。【禮·月令】季夏之月,其日戊己。【註】己之爲言起也。
又官名。【後漢·西域傳】元帝置戊己校尉,屯田於車師前王庭。【註】戊己中央,鎭覆四方。
又開渠播種,以爲厭勝,故稱戊己焉。
又【集韻】口已切,音起。姓也。【詩·商頌】韋顧旣伐,昆吾夏桀。【箋】顧昆吾,皆己姓也。
中宮也。象萬物辟藏詘形也。己承戊,象人腹。凡己之屬皆从己。𢀒,古文己。居擬切
(己)中宫也。戊己皆中宫。故中央土,其日戊己。注曰:己之言起也。律曆志曰:理紀於己。釋名曰:己,皆有定形可紀識也。引申之義爲人己,言己以别於人者。己在中,人在外,可紀識也。論語:克己復禮爲仁。克己言自勝也。象萬物辟藏詘形也。辟藏者,盤辟收斂,字像其詰詘之形也。此與巳止字絕不同。宋以前分別,自明以來書籍閒大亂,如論語莫已知也,斯已而巳矣。唐石經不譌。宋儒乃不能了。居擬切。一部。己承戊,象人腹。冡大一經。凡己之屬皆从己。
(
𢀒)古文己。己亥譌三豕者,己與三形似也。
己 字源字形
甲骨文 | 金文 | 楚系簡帛 | 說文 | 秦系簡牘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