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奧斯曼帝國 (1299-1922年土耳其人建立的帝國)
奧斯曼帝國(土耳其語:Osmanlı İmparatorluğu;1299-1922年),爲土耳其人建立的帝國,創立者爲奧斯曼一世。土耳其人初居中亞,後遷至小亞細亞,日漸興盛。極盛時勢力達亞歐非三大洲,領有巴爾幹半島、中東及北非之大部分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南及今之蘇丹與也門。奧斯曼帝國自消滅東羅馬帝國後,定都君士坦丁堡,且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故奧斯曼帝國的君主蘇丹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合。奧斯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並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線達6個世紀之久。在其存在期間,不止一次實行伊斯蘭化與現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奧斯曼帝國對西方文明影響舉足輕重,其建築師希南名留至今。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日趨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峯。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其海軍更掌控地中海。奧斯曼帝國是15-19世紀唯一能挑戰崛起的歐洲基督徒國家的伊斯蘭勢力,在1856年3月30日的《巴黎會議》裏,奧斯曼帝國被承認爲歐洲國家,但帝國終不能抵擋近代化歐洲列強的衝擊,以卡洛維茨條約爲主要標誌而於19世紀初趨於沒落,並最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裏敗於協約國之手,奧斯曼帝國因而分裂。之後凱末爾領導起義,擊退歐洲勢力,建立土耳其共和國,奧斯曼帝國至此滅亡。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