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名〉
(1) (會意。小篆字形。從大,在冂( jiǒng)之內。上像物體(冂),一個人(大)站在它的當中。本義:中心)
(2) 同本義 [centre]
央,中央也。——《說文》
宛在水中央。——《詩·秦風·蒹葭》
中央土。——《禮記·月令》
今人或入其央瀆,竊其豬彘。——《荀子·正論》。注:“中瀆也。”
惜蕃華之未央。——《漢書·外戚傳》。注:“猶未半也。”
方六裏,名之曰社,有邑焉,名之曰央。——《管子》
(3) 又如:央瀆(出水溝)
(4) 通“殃”。災禍 [disaster]
經設三命,君獲其央。——漢《嚴訢碑》
年壽未究,而遭禍央。——漢《故民吳仲山碑》
詞性變化
〈形〉
(1) 遠;久 [far]
央,一曰久也。——《說文》
(2) 又如:央央(廣大的樣子)
〈動〉
(1) 懇求,請求 [entreat]
撫臺央出文案老爺來請進去談談,這面子有多大!——《老殘遊記》
(2) 又如:央煩(央求煩勞。請人辦事的客氣話);央連(煩勞);央人(求人;請人);央央(央求);央倩(邀請);央中(請某人做中人);央靠(央求,請託,依靠);央請(請託);央屬(請託)
常用詞組
央 國語辭典
中間、中心。《詩經·秦風·蒹葭》:「遡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莊子·應帝王》:「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
盡、完了。《楚辭·屈原·離騷》:「及年歲之未晏兮,時亦猶其未央。」《文選·劉楨·贈五官中郎將詩四首之一》:「四牡向路馳,歡悅誠未央。」
請求、懇求。如:「央求」。《水滸傳·第二四回》:「老身也前日央人看來,說道明日是個黃道好日。」
央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jɑŋ˥ 唐代读音 qiɑng日语读音 NAKABA韩语罗马 ANG现代韩语 앙越南语 ương
客家话 [梅县腔] jong1 [海陆腔] rong1 ong1 [客英字典] jong1 [东莞腔] jong1 [客语拼音字汇] yong1 [陆丰腔] jong1 [沙头角腔] jong1 [宝安腔] jong1 [台湾四县腔] jong1 ong1粤语 joeng1
近代音 影母 江陽韻 平聲陰 鴦小空;中古音 影母 陽韻 平聲 央小韻 於良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影母 唐部 ;影母 唐部 ;王力系统:影母 陽部 ;影母 陽部 ;
央 字源字形
甲骨文 | 金文 | 楚系簡帛 | 說文 | 秦系簡牘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