墟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名〉
(1) (本作「虛」。形聲。从土,虛聲。本義:大土山)
(2) 同本義 [big mound]
墟土之人大,沙土之人細。——《孔子家語》
又如:墟土(丘陵之地);墟壘(猶堡壘)
(3) 廢址,故城 [ruins]
使人之朝爲草而國爲墟。——《呂氏春秋·貴直》
又如:殷墟;墟棘,墟榛,墟莽(廢墟榛莽;荒野)
(4) 墳墓 [grave]
墟,墟墓。——《字彙》
又如:墟墓(墟墳,丘墓,墓地)
(5) 鄉村集市 [country fair]
二豪賊劫持反接,佈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墟所賣之。——《童區寄傳》
又如:墟市;墟集(鄉村市集);墟期,墟日(市集日)
(6) 場所 [place]
古之至人,假道於仁,詫宿於義,以遊逍遙之墟。——《莊子》
(7) 村落 [village]。
如:墟落(墟里;村墟,都指村落);墟井;墟曲,墟聚,墟墅(鄉間房舍)
詞性變化
〈動〉
(1) 毀爲廢墟 [ruin]
今萬乘之國,墟數於千,不勝而入。——《墨子》
(2) 奴役 [enslave]
通商而墟五印矣。——康有爲《強學會序》
常用詞組
墟 國語辭典
-
大土堆。《孔子家語·卷六·執轡》:「墟土之人大,沙土之人細。」唐·韓愈〈圬者王承福傳〉:「有一至者焉,又往過之,則為墟矣。」
-
荒廢的城市、村落。如:「廢墟」、「殷墟」。《戰國策·齊策六》:「破燕兵,復齊墟。」明·梅鼎祚《玉合記·第二十七齣》:「閭里成墟,門庭易主。」
-
泛指村莊、村落。晉·陶淵明〈歸園田居〉詩五首之一:「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唐·王維〈渭川田家〉詩:「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
農村定期的市集。如:「牛墟」、「趕墟」。
-
毀滅。《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句踐世家》:「王不聽諫,後三年吳其墟乎!」
大丘也。崐崘丘謂之崐崘虛。古者九夫爲井,四井爲邑,四邑爲丘。丘謂之虛。从丘虍聲。丘如切。又,朽居切〖注〗臣鉉等曰:今俗别作墟,非是。
(虚)大丠也。昆侖丠謂之昆侖虚。昆侖丘、丘之至大者也。釋水曰。河出昆侖虚。海內西經曰。海內昆侖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卽西山經昆侖之丘。實惟帝之下都也。水部曰。泑津在昆侖虚下。按虚者、今之墟字。猶昆侖今之崐崘字也。虚本謂大丘。大則空曠。故引伸之爲空虚。如魯、少皞之虚,衛、顓頊之虚。陳、大皞之虚,鄭、祝融之虚,皆本帝都,故謂之虚。又引伸之爲凡不實之稱。邶風:其虚其邪。毛曰:虚,虚也。謂此虚字乃謂空虚,非丘虚也。一字有數義數音,則訓詁有此例。如許書巳、巳也。謂此辰巳之字。其義爲巳甚也。虚訓空,故丘亦訓空。如漢書丘亭是。自學者䍐能會通,乃分用墟虚字。別休居邱於二切。而虚之本義廢矣。古者九夫爲井,四井爲邑,四邑爲丠,丠謂之虗。此又引小司徒職文,言丘亦名虗,皆說虗篆从丘之意也。丘虚語之轉,易
𦫵九三,
𦫵虚邑。馬云:虚,丘也。虚猶聚也,居也。引伸爲虚落,今作墟。庸風:
𦫵彼虗矣。傳曰:虚,漕虚也。从丠虍聲。邱如切。又朽居切。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