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 成語解釋
四書五經
【解釋】四書:亦稱四子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書》、《禮》、《易》、《春秋》。指儒家經典。
【出處】漢·班固《白虎通·五經》:“五經何謂?謂《易》、《尚書》、《詩》、《禮》、《春秋》也。”宋·朱熹著有《四書集註》。
【示例】君子是隻讀~,做八股,非常規矩的。 ◎魯迅《二心集·上海文藝之一瞥》
© 漢典
四书五经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四書五經
- “四書”與“五經”之合稱。四書之名始于南宋朱熹,五經之名則早始于漢武帝之時。向為歷代儒家學子首要研學之書經。
- 四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即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春秋蓋由微言大義,故常與其注書左氏傳、公羊傳、谷梁傳等合集。
-----------------
wikipedia
四書五經是四書和五經的合稱,是中國儒家的經典書籍。四書又稱為四子書,是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
在戰國時原有「六經」的說法,為《詩》《書》《禮》《樂》《易》和《春秋》,排列順序為《莊子》的《天下》、《天運》兩篇的文內順序,被出土郭店楚簡所記「六經」名與順序印證。項羽火燒咸陽宮,除《周易》作為術數之書得以倖免,其餘四種皆毀。漢初,漢儒憑記憶與民間倖存之書恢復內容,漢武帝接續文景時已定官學的三種,將其全部定為官學,設立「五經博士」,五經之名正式確定。漢代整理的「五經」,如果按《漢書·藝文志》「六藝略」排列,六種為《易》《書》《詩》《禮》《春秋》以及《論語》《孝經》《小學》(漢代習稱「五」,一般不包含《樂》)。六經中的《樂經》很早就亡佚了,《樂經》在漢代是否存在至今有爭議,《漢書·藝文志》中無此書的記載。
四书五经|中国思想|儒家|经学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