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 成语解释
四书五经
【解释】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出处】汉·班固《白虎通·五经》:“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宋·朱熹著有《四书集注》。
【示例】君子是只读~,做八股,非常规矩的。 ◎鲁迅《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
© 汉典
四书五经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四书五经
- “四书”与“五经”之合称。四书之名始于南宋朱熹,五经之名则早始于汉武帝之时。向为历代儒家学子首要研学之书经。
- 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春秋盖由微言大义,故常与其注书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等合集。
-----------------
wikipedia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又称为四子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在战国时原有「六经」的说法,为《诗》《书》《礼》《乐》《易》和《春秋》,排列顺序为《庄子》的《天下》、《天运》两篇的文内顺序,被出土郭店楚简所记“六经”名与顺序印证。项羽火烧咸阳宫,除《周易》作为术数之书得以幸免,其余四种皆毁。汉初,汉儒凭记忆与民间幸存之书恢复内容,汉武帝接续文景时已定官学的三种,将其全部定为官学,设立“五经博士”,五经之名正式确定。汉代整理的“五经”,如果按《汉书·艺文志》“六艺略”排列,六种为《易》《书》《诗》《礼》《春秋》以及《论语》《孝经》《小学》(汉代习称“五”,一般不包含《乐》)。六经中的《乐经》很早就亡佚了,《乐经》在汉代是否存在至今有争议,《汉书·艺文志》中无此书的记载。
四书五经|中国思想|儒家|经学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