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卯
名
(1) (象形。象兩扇門打開之形。本義:門開着)
(2) 地支的第四位 [number four of the duodecimal cycle]。
如:子、醜、寅、卯
(3) 與天干相配,用以紀年。
如:卯君(生在卯年的人)
(4) 用以紀月,即農曆二月
(5) 十二時辰之一,早晨五時至七時。也泛指早晨。
如:卯睡(早晨睡覺);卯酉(早晚。卯,卯時,早晨;酉,酉時,傍晚);卯困(謂因吃卯酒而睏倦昏睡)
(6) 報到。舊時官署例定在卯時開始辦公時,進行點名報到等活動。其點名冊叫「卯簿」,「卯冊」。俗稱「到一下」叫「點個卯」或「打個卯」 [roll call]。
如:卯冊(即卯簿);卯簿(舊時官署中的名冊。點卯時用之,故稱)
(7) 木器上安榫頭的孔眼 [mortise]。
如:卯筍(即卯榫。比喻兩部分的連接處);卯眼
常用詞組
【漢典】
卯 國語辭典
名
-
地支的第四位。
-
時辰名。約當早晨五點到七點。
-
古代官署例定在卯時進行的報到點名等活動的代稱。如點名稱為「點卯」,點名冊稱為「卯簿」、「卯冊」。《水滸傳·第一○一回》:「一日,王慶五更入衙畫卯,幹辦完了執事,閒步出城南。」
-
參見「卯眼 」條。
動
-
對上。如:「他倆卯上了。」
【漢典】
卯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 金文 | 楚系簡帛 | 秦系簡牘 | 說文 | 隸書 | 楷書 |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