勦 基本解釋
● 勦
- 勞累;勞擾。《左傳•宣公十二年》:「桓子欲還,曰:『無及於鄭而勦民,焉用之?』」
- 討伐;滅絕。通「剿」。《書•甘誓》:「有扈氏威侮五行,天用勦絶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罰。」
- 大拇指。《類篇•力部》:「勦,大指名。」
● 勦
chāo ㄔㄠ㊀《集韻》初交切,平肴初。㊁《廣韻》錮交切,平肴崇。
- 抄取;抄襲。《禮記•曲禮上》:「正爾容,聽必恭,毋勦説,毋雷同。」
- 矯健;敏捷。唐李賀《出城別張又新酬李漢》:「六郡無勦兒,長刀誰拭塵?」
● 勦
- 同「巢」。《字彙補•力部》:「勦,與巢同。《張公神碑》:『䳒鵠勦兮乳俳徊。』」
英語 destroy, exterminate, annihilate
德語 notschlachten, vernichten ,notschlachten, vernichten
法語 exterminer,anéantir,exterminer,anéantir,exterminer,annihiler,exterminer,annihiler
【漢典】
勦 國語辭典
動
-
勞動、勞累。《說文解字·力部》:「勦,勞也。」《左傳·宣公十二年》:「無及於鄭而勦民,焉用之?」《文選·張衡·東京賦》:「勦民以媮樂,忘民怨之為仇。」
-
討伐、滅絕。如:「勦平」、「勦滅」。《書經·甘誓》:「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勦絕其命。」通「剿」。
動
-
抄襲。《禮記·曲禮上》:「正爾容,聽必恭,毋勦說,毋雷同。」
形
-
矯健、敏捷。唐·李賀〈出城別張又新酬李漢〉詩:「六郡無勦兒,長刀誰拭塵。」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