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xù

ㄒㄩˋ

部首 力

部外 9

總筆畫 11

勗 朂 懋 𠡼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52D6

左右結構

25112511153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jhln|jhet

auks

klym

64627

拼音 xù

注音 ㄒㄩˋ

部首 力 部外 9總筆劃 11

基本區 52D6筆順 25112511153

標

勖 基本解釋

● 勖

xù ㄒㄩˋ


  1. 古同勉勵:~勉。

英語 enjoin, advise, preach to

【漢典】

勖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勖

勗 xù

<動.

(1) 勉力;勉勵 [encourage]

勖,勉也。從力,冒聲。——《說文》

夫子勖哉。——《書·牧誓》

以勖寡人。——《詩·邶風·燕燕》。傳:「勖,勉也。」

勖帥以敬先妣之嗣。——《儀禮·士昏禮》

亦勖而已。——《法言·孝至》

奮忠毅之操,躬史魚之節,董臣嚴綱,勖臣懦弱。——《後漢書》

講制藝鄉紳勖後進。——《官場現形記》

以國人之讀茲編者勖。——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 又如:勖助(勖勉,幫助);勖率(勉力遵循);勖厲,勖勵(勉勵)

【漢典】
【子集下】【力】 勖·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9

勖 《康熙字典》

【子集下】【力】 勖·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9

【唐韻】許玉切【集韻】【韻會】吁玉切【正韻】許六切,𠀤音蓄。【說文】勉也。从力,冒聲。【徐曰】勉其事,冒犯而爲之。【書·牧誓】勖哉夫子。【詩·邶風】以勖寡人。

【漢典】
【卷十三】【力】

勖 《說文解字》

【卷十三】【力】
《說文解字》

勉也。《周書》曰:“勖哉,夫子!”从力冒聲。許玉切

《說文解字注》

(勖)勉也。釋詁同。邶風。以勖寡人。傳曰。勖、勉也。方言。釗、薄、勉也。秦晉曰釗。或曰薄。南楚之外曰薄努。自關而東周鄭之閒曰勔釗。齊魯曰勖。按勖古讀如茂。與懋音義皆同。故般庚懋建大命。予其懋𥳑相爾。今文尙書懋皆作勖。見隷釋石經殘碑。心部曰。懋、勉也。从力。冒聲。許玉切。三部。按許玉、非也。古音同茂。俗寫此字形。尤譌踳不通。周書曰。勖哉夫子。坶誓文。

【漢典】

勖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ɕy˥˧ 日语读音 TSUTOMERU韩语罗马 WUK现代韩语 욱越南语 húc

客家话 [海陆腔] hiuk7 [台湾四县腔] hiuk7 [客英字典] hiuk7粤语 huk1 juk1潮州话 何雍4(旭),hiog4 (hiok)

韵书 上古音
【漢典】

勖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勖」 說文‧力部「勖」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韩国
異體字
勗
朂
懋
𠡼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㦌(xu4)
    2. 妶(xu4)
    3. 緒(xu4)
    4. 烅(xu4)
    5. 滀(xu4)
    6. 㞊(xu4)
    7. 鱮(xu4)
    8. 酗(xu4)
    9. 侐(xu4)
    10. 汿(xu4)
    11. 惐(xu4)
    12. 潊(xu4)
同部首
    1. 劻
    2. 㔔
    3. 勑
    4. 勔
    5. 勞
    6. 助
    7. 勂
    8. 劭
    9. 労
    10. 劜
    11. 勇
    12. 勬
同筆畫
    1. 舸
    2. 猞
    3. 貪
    4. 盛
    5. 猊
    6. 偿
    7. 谗
    8. 頃
    9. 翌
    10. 惜
    11. 随
    12. 㴊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