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人心所向
◎ 人心所向 rénxīn-suǒxiàng
[the popular sentiment] 指衆人的思想歸向
南方各省既倡義於前,北方將領亦主張於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清史稿·宣統皇帝紀》
-----------------
國語辭典民心所嚮往、擁護的。《舊唐書.卷六四.高祖二十二子傳.隱太子建成傳》:「而秦王勛業克隆,威震四海,人心所向。」《清史稿.卷二五.宣統本紀》:「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義於前,北方將領,亦主張於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也作「人心所歸」。
英語 that which is yearned for by the public
德語 allgemeiner Wunsch
© 漢典
人心所向 成語解釋
人心所向
【解釋】向:歸向,嚮往。指人民羣衆所擁護的,嚮往的。
【出處】《晉書·熊遠傳》:“人心所歸,惟道與義。”
【示例】這是~,此人和之大利。 ◎曲波《林海雪原》三七
【近義詞】衆望所歸、深得人心
【反義詞】衆叛親離、怨聲載道
【語法】主謂式;作補語、定語;含褒義
© 漢典
人心所向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人心所向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