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亹
- 〔亹亹〕。 ①勤勉不倦。《詩·大雅·文王》「亹亹文王,令聞不已。」 ②行進貌。《楚辭·九辯》「時亹亹而過中兮。」 ③委婉動聽。宋孫光憲《北夢瑣言》「東海文雅高談,聽之亹亹。」 ④微微。《玉篇·且部》「亹亹,猶微微也。」
- 美。晉孫綽《游天臺山賦》「彤雲斐亹以翼櫺。」
- 進入。宋葉適《寶謨閣待制知隆興府徐公墓志銘》「役者批之,墮水亹耳,宿昔死矣。」
- 修養。清魏源《默觚上·學篇二》「內亹其性情而外綱其皇極。」
● 亹
- 峽中兩岸對峙如門。《詩·大雅·鳧鷖》「鳧鷖在亹,公尸來止熏熏」
- 門。元張可久《折桂回·徽州路譙樓落成》「仿佛天宮,亹遍畫鼉。」
● 亹
- 同「舋」。 ①徵兆。晉袁宏《後漢紀·靈帝紀下》「張角始謀,禍亹未彰。」 ②罪過。晉袁宏《後漢紀·桓帝紀下》「罪深亹重,人鬼同疾。」
英語 progress; busy, untiring; exert
德語 entschlossen
法語 résolu
亹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名
(1) 水流夾山處 [gate]
亹者,水流夾山,岸若門。——《晉書·音義上》
拒浩亹隘。——《後漢書·馬援傳》
常用詞組
其它字義
形
(1) 勤勉不倦 [diligent]
亹亹,勉也。——《爾雅·釋詁》
成天下之亹亹者。——《易·繫辭上》
亹亹文王。——《詩·大雅·文王》
亹亹不捨晝夜。——《漢書·張敞傳》
又如:亹斐(勤勉);亹亹穆穆(勤勉莊敬)
(2) 美 [beautiful]。
如:亹煥(光彩美麗);亹亹(美妙;美好)
詞性變化
動
(1) 進入 [enter]。
如:亹亹(行進貌)
(2) 修養 [self-cultivate]
夫是以內亹其性情而外綱其皇極,[其]縕之也有原,其出之也有倫,其究極之也動天地而感鬼神。——清· 魏源《默觚上》
亹 國語辭典
血祭也。象祭竈也。从爨省,从酉。酉,所以祭也。从分,分亦聲。虚振切〖注〗臣鉉等曰:分,布也。文三 重一
(釁)血祭也。周禮大祝注云:隋釁謂薦血也。凡血祭曰釁。孟子梁惠王趙注曰:新鑄鐘,殺牲以血塗其釁郤,因以祭之曰釁。漢書高帝紀釁,應劭曰:釁,祭也,殺牲以血塗釁呼爲釁。呼同罅。按凡言釁廟、釁鐘、釁、釁寶鎭寶器、釁龜策、釁宗廟,名器皆同,以血塗之因薦而祭之也。凡坼罅謂之釁。方言作璺。音問。以血血其坼罅亦曰釁。樂記作衅。象祭也。从爨省,祭亦血塗之。故從爨省。爨者也。从酉。酉,所㠯祭也。酉者酒之省。从分,取血布散之意。分亦聲。分聲故釁,或爲薰。如齊語三釁三浴,或爲三薰。吕覽:湯得伊尹,釁以犧豭。風俗通作熏以萑葦。漢書豫讓釁面吞炭。顏云:釁,熏也。皆是也。釁又讀爲徽,如周禮女巫鬯人注先鄭說是也。分聲讀徽,此卽煇旂人微韵之比。古音十三部,在問韵。今韵虛振切,非也。
亹 字源字形
重定向至「釁」。
| 說文 | 楷書 |
重定向至「沬」。
| 甲骨文 | 金文 | 說文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