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
三觀
◎ 三觀 sān guān
[worldview,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指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統稱,反映一個人對世界、人生和價值的基本看法和態度。
[meditative views of emptiness, falsehood and neutrality] 佛教天臺宗對空、假、中三種禪觀的合稱。
-----------------
國語辭典-
中國佛教天台宗對空、假、中三種禪觀的合稱。當修行者一再思惟、觀察一切現象都是由心虛構的,進而便處在很專注的狀況,在此之時,不見佛果可求,也不見眾生可度,是為空觀。在空觀的基礎上觀察一切現象,也能見、聞、覺知、能作種種分別,但在經驗上則如幻、如化,這是假觀,將空觀和假觀對立經驗統一是中觀。隋.智顗〈觀心論〉:「非蹤非疏非五分,三諦三觀在其中。」
© 漢典
三觀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三觀
三觀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它們辯證統一,相互作用,崇高的真善美為三觀的追求目標。
三觀(宗教三觀)
三觀是台宗之重要法門,為教理實踐修行之骨架系對一切存在之三種觀法,即空觀、假觀、中觀稱“空假中三觀”依據“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上,賢聖學觀品“從假入空二諦觀、從空入假平等觀、中道第一義諦觀”而立為旨趣。是真空絕相觀,二是事理無礙觀,三是周遍含融觀。六相、十玄、三觀的建立闡發了《華嚴經》的法界緣起、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無盡圓融的教義六相、十玄是就所觀的法界之境說的圓融三觀是約能觀之智說的。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