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tǎo

jiào

ㄊㄠˇ

ㄐㄧㄠˋ

部首 言

部外 2

總筆畫 9

討 𠮧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A U+46AF

左右結構

411125122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yjh

yrln

skd

02600

拼音 tǎo jiào

注音 ㄊㄠˇ ㄐㄧㄠˋ

部首 言 部外 2總筆劃 9

擴展A 46AF筆順 411125122

䚯 基本解釋

● 䚯


  1. 同「討」。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二:「討,古文䚯同。」《吕氏春秋•原亂》:「亂必有弟,大亂五,小亂三,䚯亂三。」李寳洤高注補正:「䚯,或本討……此指晋文公而言,即後文所謂敗荆人於城濮,定襄王,釋宋出穀戍,是謂討亂三。」

英語 (ancient form of 討) to quell (uprising, rebellion, etc.) to punish (another nation, etc.) by force fo arms, sound; voice; tone

【漢典】
【酉集上】【言】 䚯·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2

䚯 《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 䚯·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2

【字彙】呼淵切,音鋗。聲也。 【正字通】訆字之譌。六書無䚯,字彙誤。

【漢典】
【卷三】【言】

↳訆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䚯」字頭,请參考「訆」字:)
【卷三】【言】
《說文解字》

大呼也。从言丩聲。《春秋傳》曰:“或訆于宋大廟。”古弔切

《說文解字注》

(訆)大嘑也。與㗊部嘂、口部叫音義皆同。从言丩聲。古弔切。三部。春秋傳曰:或訆于宋大廟。襄三十年文。今傳作叫。

【漢典】

䚯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討
𠮧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校(jiao4)
    2. 覺(jiao4)
    3. 㬭(jiao4)
    4. 叫(jiao4)
    5. 訆(jiao4)
    6. 滘(jiao4)
    7. 较(jiao4)
    8. 癄(jiao4)
    9. 覚(jiao4)
    10. 呌(jiao4)
    11. 嚼(jiao4)
    12. 教(jiao4)
    13. 鍹(xuan1)
    14. 鋗(xuan1)
    15. 轩(xuan1)
    16. 梋(xuan1)
    17. 揎(xuan1)
    18. 鞙(xuan1)
    19. 蘐(xuan1)
    20. 蓒(xuan1)
    21. 睻(xuan1)
    22. 駨(xuan1)
    23. 暄(xuan1)
    24. 箮(xuan1)
    25. 䵚(tao3)
    26. 讨(tao3)
    27. 討(tao3)
同部首
    1. 謄
    2. 詶
    3. 䚻
    4. 䜢
    5. 諿
    6. 議
    7. 䛦
    8. 䜁
    9. 詮
    10. 謶
    11. 譙
    12. 訟
同筆畫
    1. 疺
    2. 昹
    3. 荚
    4. 咽
    5. 拭
    6. 帠
    7. 拰
    8. 祜
    9. 咤
    10. 㼉
    11. 剃
    12. 怘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