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gēng

ㄍㄥ

部首 鬲

部外 16

總筆畫 26

羹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9C67

上下結構

51543112144445151251254312

五筆

倉頡

鄭碼

xugh

nnmrb

yzua

拼音 gēng

注音 ㄍㄥ

部首 鬲 部外 16總筆劃 26

擴展B 29C67筆順 51543112144445151251254312

𩱧 基本解釋

● 𩱧

gēng ㄍㄥ《廣韻》古行切,平庚見。陽部。


  1. 同「羹」。五味调和的浓汤。《説文•䰜部》:「𩱧,五味盉羹也。」
  2. 煮。《玉篇•𩰲部》:「𩱧,煮也。」
【漢典】
【亥集上】【鬲】 𩱧·康熙筆画:26 ·部外筆画:16

𩱧 《康熙字典》

【亥集上】【鬲】 𩱧·康熙筆画:26 ·部外筆画:16

【唐韻】【集韻】𠀤古行切,音庚。【說文】五味香羹也。或省作𩱋。或省作𢑌。小篆作羹。詳羊部羹字註。

【漢典】
【卷三】【䰜】

𩱧 《說文解字》

【卷三】【䰜】
《說文解字》

五味盉羹也。从𩰲从羔。《詩》曰:“亦有和𩱧。” 𩱋,𩱧或省。𢑌,或从美,𩱧省。羹,小篆从羔从美。古行切

《說文解字注》

(𩱧)五味盉𩱧也。皿部曰:盉調味也。内則注曰:凡羹齊宜五味之和,米脣之糝。晏子曰:和如羹焉。水火醯醢鹽梅以亨魚肉,宰夫和之,齊之以味,濟其不及,以泄其過。凡魚肉必用菜,菜謂之芼。儀禮:𨦕芼牛藿羊苦豕薇。芼及醯醢鹽梅,是之謂五味之和也。實於𨦕謂之𨦕羹。肉汁不和五味謂之大羹。从𩰲从羔。會意。凡從羔者,羔猶美也。古行切。古音在十部。詩曰:亦有和𩱧。商頌文。鍇本𩱧作羹。

(𩱁)𩱧或省。

(𢑌)或从美䰜省。羔下從美。今各本作兩羔。非也。

(羹)小篆从羔,从美。此是小篆,則知上三字古文、籒文也。不先小篆者、此亦丄部之例。

【漢典】

𩱧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 隸書 楷書 楷書 楷書
「𩱧」說文‧䰜部 「羹」睡虎地簡19.180 「𩱧」
「𩱋」說文或體 「羹」武威簡.特牲9
「𢑌」說文或體 「羹」熹.詩.校記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羹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縆(geng1)
    2. 耕(geng1)
    3. 浭(geng1)
    4. 刯(geng1)
    5. 賡(geng1)
    6. 庚(geng1)
    7. 鶊(geng1)
    8. 焿(geng1)
    9. 羮(geng1)
    10. 羹(geng1)
    11. 緪(geng1)
    12. 絚(geng1)
同部首
    1. 䰞
    2. 鬺
    3. 鬹
    4. 䰚
    5. 䰜
    6. 鬵
    7. 䰝
    8. 鬶
    9. 鬴
    10. 鬸
    11. 鬳
    12. 䰙
同筆畫
    1. 䡽
    2. 䚕
    3. 驣
    4. 虊
    5. 驢
    6. 鑺
    7. 釃
    8. 鱳
    9. 䖂
    10. 圞
    11. 鸔
    12. 黶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