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矛

部外 16

總筆畫 21

䂎 𥎞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扩展B U+2539D

左右结构

545233121353121352534

五筆

鄭碼

cbtm

xsrl

部首 矛 部外 16總筆劃 21

統一碼 2539D筆順 545233121353121352534

𥎝 基本解釋

© 漢典
【午集中】【矛】 䂎·康熙筆画:24 ·部外筆画:19

䂎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𥎝”字頭,請參考“䂎”字。)
【午集中】【矛】 䂎·康熙筆画:24 ·部外筆画:19

【廣韻】作管切【集韻】【韻會】【正韻】祖管切,𠀤音纂。【博雅】䂎謂之鋋。【北史·王思政傳】東魏來攻潁川,思政作火䂎,火箭,焚其攻具。【隋書·煬帝紀】五年,民閒䂎刃之類,皆禁絕之。【元史·儀仗志】䂎制如戟,鋒刃兩旁微起,下有鐏銳。

又【廣韻】子算切【集韻】祖算切,𠀤纂去聲。義同。

又【廣韻】七亂切【集韻】取亂切,𠀤音竄。小矟也。

又【集韻】七丸切,竄平聲。遙捉矛也。 【集韻】同鑹。【玉篇】亦作𥎥。俗作䂎。【韻會】同鐏,非。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䂉
    2. 䂆
    3. 䂌
    4. 矝
    5. 矠
    6. 矞
    7. 䂍
    8. 䂊
    9. 䂇
    10. 矜
    11. 矡
    12. 矟
同筆畫
    1. 霺
    2. 蠜
    3. 騻
    4. 鰮
    5. 㿗
    6. 籒
    7. 鷝
    8. 灏
    9. 癫
    10. 鑝
    11. 鐳
    12. 瓔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