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水

部外 11

總筆畫 14

漏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扩展B U+23F23

左右结构

44151312523434

五筆

倉頡

鄭碼

ingy

esmb

vxoo

部首 水 部外 11總筆劃 14

統一碼 23F23筆順 44151312523434

𣼣 基本解釋

© 漢典
【巳集上】【水】 漏·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11

漏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𣼣”字頭,請參考“漏”字。)
【巳集上】【水】 漏·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11

【唐韻】靈𠋫切【集韻】【韻會】【正韻】郎豆切,𠀤音陋。滲漏也。【說文】漏以銅壷受水,刻節畫,夜百刻。亦取漏下之義。【周禮·夏官】挈壷氏,掌漏刻之官。

又泄也。【左傳·僖四年】齊寺人貂始漏師于多魚。【疏】言漏洩師之密謀也。

又遺失也。【荀子·脩身篇】易忘曰漏。

又【爾雅·釋宮】西北隅謂之屋漏。【詩·大雅】尚不愧于屋漏。【箋】漏,隱也。

又竅也。【白虎通·聖人篇】禹耳三漏,是謂大通。

又穿也。【淮南子·泰族訓】朱絃漏越。【註】漏穿越琴瑟兩頭也。

又德澤下究也。【前漢·吾丘壽王傳】天下漏泉。【註】言潤澤下霑,如屋之漏。

又江名。【水經注】楡水東逕漏江縣伏流山下,復出蝮口,謂之漏江。

又井名。漏井,所以受水潦者。見【周禮·地官·鄭註】。

又【正韻】盧侯切,音樓。【禮·內則】馬黑脊而般臂漏。【周禮】作螻。【註】漏當爲螻。言如螻蛄臭也。

© 漢典
【卷十一】【水】

漏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𣼣”字頭,請參考“漏”字:)
【卷十一】【水】
『說文解字』

以銅受水,刻節,晝夜百刻。从水屚聲。盧后切

『說文解字注』

(漏)㠯銅受水。刻節。晝夜百節。百節各本作百刻。今依韵會所據小徐本訂。晝夜以百節之。故爲刻者百。因𧦝百刻矣。周禮挈壼氏。凡喪、縣壼以百代哭者。皆以水火守之。分以日夜。注云。以水守壼者、爲沃漏也。以火守壼者、夜則視刻數也。分以日夜者、異晝夜漏也。漏之箭、晝夜共百刻。冬夏之閒有長短焉。文選注引司馬彪曰。孔壼爲漏。浮箭爲刻。下漏數刻。以考中星、昏明星焉。按晝夜百刻。每刻爲六小刻。每小刻又十分之。故晝夜六千分。每大刻六十分也。其散於十二辰。每一辰八大刻、二小刻。共得五百分也。此是古法。樂記。百度得數而有常。注云。百度、百刻也。靈樞經。漏水下百刻。以分晝夜。从水屚。取屚下之義。屚亦聲。此依韵會而更考定之如此。屚、屋穿水下也。故云取屚下之義。盧后切。四部。今字皆假漏爲屚。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㵠
    2. 沪
    3. 洒
    4. 漰
    5. 㳱
    6. 潸
    7. 潿
    8. 渌
    9. 潳
    10. 㵷
    11. 湋
    12. 温
同筆畫
    1. 蔳
    2. 熬
    3. 䣟
    4. 䧻
    5. 慵
    6. 慇
    7. 趘
    8. 僐
    9. 㺐
    10. 銟
    11. 嘄
    12. 蓷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