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彐

部外 11

總筆畫 14

肄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扩展B U+22469

左右结构

55133252511252

五筆

倉頡

鄭碼

xgrh

vblb

zmxl

部首 彐 部外 11總筆劃 14

統一碼 22469筆順 55133252511252

𢑩 基本解釋

© 漢典
【未集中】【聿】 肄·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7

肄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𢑩”字頭,請參考“肄”字。)
【未集中】【聿】 肄·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7

【廣韻】【集韻】【韻會】羊至切【正韻】以智切,𠀤音易。【廣韻】習也。【左傳·文四年】臣以爲肄業及之也。【禮·檀弓】君命,大夫與士肄。【註】肄,習也。君有命,大夫則與士展習其事。

又勞也。【詩·衞風】有洸有潰,旣詒我肄。【傳】肄,勞也。

又【小雅】正大夫離居,莫知我肄。

又【廣韻】嫩條也。【博雅】肄,枿也。【詩·周南】遵彼汝墳,伐其條肄。【傳】肄,餘也。斬而復生曰肄。【左傳·襄二十九年】晉國不恤宗周之闕,而夏肄是屏。【註】夏肄杞也。肄,餘也,是斬而復生之餘也。

又水名。【山海經】肄水,出臨晉西南,而東南注海。【註】按卽溱水也。或作肄水。

又與肆通。【禮·玉藻·肆束及帶註】肆讀爲肄。肄,餘也。

© 漢典
【】【】

肄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𢑩”字頭,請參考“肄”字:)
【】【】
『說文解字注』
篆文𢑩。按此條先以古文。亦上部之例也。必先古文者、古文從?篆不從?也。各本篆文右從?則何不以篆文居首哉。肆從隶而隷作肆。肄亦同也。類篇不誤。今正。?古文矢字。?疑二字從之。此亦從?聲也。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彟
    2. 当
    3. 彐
    4. 录
    5. 彠
    6. 彗
    7. 归
    8. 彚
同筆畫
    1. 嵺
    2. 蔈
    3. 䗂
    4. 䊒
    5. 䭹
    6. 㮧
    7. 嫝
    8. 瑱
    9. 寤
    10. 墄
    11. 㙦
    12. 㼒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