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录
〈名〉
(1) (形声。从金,录声。本义:绿色金属)
(2) 同本义 [green metal]
録,金色也。——《说文》
(3) 记载言行事物的册籍 [record]
录,记之具也。——《广雅·释诂三》
皆辨其物而奠其录。——《周礼·职币》
又如:言行录;名人录
(4) 次第,次序 [order]
今大国越录。——《国语·吴语》
词性变化
◎ 录
〈动〉
(1) 总领 [lead;head]
融为太尉,并录尚书事。——《后汉书·章帝纪》
又如:录公(对总领台阁尚书事者的敬称)
(2) 抄写(含有有选择地照样誊写的意味) [copy]
手自笔录。——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余之手录。
又如:抄录(抄写);录黄(宋代中书省枢密院承旨抄录颁送门下省的文件)
(3) 记载 [record]
《春秋》录内而略外。——《公羊传·隐公十年》
录功而与官,则莫敢索官。——《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又如:采录(采集并记录);笔录(用笔记录);录囚(审讯登录囚犯的罪状)
(4) 采取 [take;adopt]
君既若见录。——《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录用(录取任用);录遗(选录遗才)
(5) 记;惦记 [keep thinking about; remember with concern]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逮捕 [arrest; seize]
吏录一犯夜人来。——《世说新语·政事》
(7) 收集;收藏 [collect; store up]
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世说新语·政事》
常用词组
【漢典】
录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 | 金文 | 楚系簡帛 | 說文 | 楷書 |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漢典】
初中古诗词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明·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明·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明·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