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囗

部外 4

總筆畫 7

昒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扩展B U+211C6

全包围结构

2551511

五筆

倉頡

鄭碼

lngd

wrvm

jdya

部首 囗 部外 1總筆劃 4

統一碼 211C6筆順 2551511

𡇆 基本解釋

© 漢典
【補遺·丑集】【囗】 𡇆·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4

𡇆 《康熙字典》

【補遺·丑集】【囗】 𡇆·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4

【字彙補】籀文曶字。

© 漢典
【】【】

𡇆 《说文解字》

【】【】
『說文解字注』
籒文曶。从口。一曰佩也。象形。按六字當作一曰佩曶也五字。系於象气出形之下、春秋傳之上。淺人改易之。致不通耳。下得謂古笏可从口、不可从曰。亦不得謂?象笏形也。咎繇謨。六律五聲八音在治忽。漢書在治忽作七始訓。史記作來始滑。裴駰曰。尙書滑字作曶。音忽。鄭曰。曶者、臣見君所秉。書思對命者也。君亦有焉。據此則象笏字古作曶。許竹部無笏。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囹
    2. 圖
    3. 㘢
    4. 图
    5. 圏
    6. 圎
    7. 圇
    8. 囲
    9. 囱
    10. 囥
    11. 㘡
    12. 㘥
同筆畫
    1. 殳
    2. 㞢
    3. 歹
    4. 㣺
    5. 内
    6. 分
    7. 方
    8. 㲸
    9. 仄
    10. 忆
    11. 勼
    12. 火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