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口

部外 16

總筆畫 19

噆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110B

左右結構

2513121353121352511

五筆

倉頡

鄭碼

ktfj

rhua

jmrk

部首 口 部外 16總筆劃 19

擴展B 2110B筆順 2513121353121352511

𡄋 基本解釋

● 𡄋


  1. 同「噆」。
【漢典】
【丑集上】【口】 噆·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12

↳噆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𡄋」字頭,请參考「噆」字。)
【丑集上】【口】 噆·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12

【唐韻】【集韻】𠀤七感切,音慘。【說文】嗛也。【玉篇】銜也。【莊子·天運篇】蚊虻噆膚,則通昔不寐矣。【淮南子·覽冥訓】噆味含甘。

又【集韻】子感切,音昝。

又【唐韻】子荅切【集韻】作荅切,𠀤音帀。義𠀤同。

又【集韻】一曰齧唇。

【漢典】
【卷二】【口】

↳噆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𡄋」字頭,请參考「噆」字:)
【卷二】【口】
《說文解字》

嗛也。从口朁聲。子荅切

《說文解字注》

(噆)嗛也。玄應引作銜也。嗛銜音義同。从口。朁聲。子荅切。七部。

【漢典】

𡄋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噆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噒
    2. 喂
    3. 唝
    4. 哘
    5. 嗄
    6. 噃
    7. 嚽
    8. 咴
    9. 嚓
    10. 㖐
    11. 啩
    12. 唽
同筆畫
    1. 瀳
    2. 㼃
    3. 鞷
    4. 䴼
    5. 䳞
    6. 鵻
    7. 蘢
    8. 䍤
    9. 鶉
    10. 籆
    11. 蹹
    12. 巆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