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凵

部外 9

總筆畫 11

函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0697

上下結構

31522515452

五筆

倉頡

鄭碼

tbkb

oune

maxz

部首 凵 部外 9總筆劃 11

擴展B 20697筆順 31522515452

𠚗 基本解釋

●𠚗


  1. 同「凾(函)」。《改併四聲篇海•凵部》引《龍龕手鑑》:「𠚗,含、咸二音,与凾義同。」
【漢典】
【補遺·子集】【凵】 𠚗·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9

𠚗 《康熙字典》

【補遺·子集】【凵】 𠚗·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9

【龍龕】同凾。

【漢典】
【卷七】【𢎘】

↳圅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𠚗”字頭,请參考“圅”字:)
【卷七】【𢎘】
《說文解字》

舌也。象形。舌體𢎘。𢎘从𢎘,𢎘亦聲。肣,俗圅从肉、今。胡男切

《說文解字注》

(圅)舌也。舌在口,所以言別味也。圅之言含也,含於口中也。按大雅毛傳曰:臄者,圅也。通俗文云:口上曰臄,口下曰圅。毛、服之圅皆卽說文之𩔞字。𩔞,頤也,故服云口下,毛則渾言之,口上口下不分耳。陸氏音義引許圅舌也之云以釋毛,去之遠矣。許圅與𩔞各字各義。毛、服用圅爲𩔞,圅借爲含,如席閒圅丈,圅人爲甲是也。周頌:實圅斯活。傳曰:圅,含也。謂叚借也。舌體㔾㔾。从㔾。舌有莖而如荂蕾,故从㔾。象形。二字各本誤在舌體上,今正。謂象舌輪郭及文理也。小徐云:說文篆如此。李陽冰非之,謂當作函。按如李說,易與臽混。今廣韵圅函別爲二字,則更非矣。㔾亦聲。胡男切。七部。


(肣)俗圅,从肉今。大雅音義引說文云:圅,舌也。又云:口裏肉也。按口裏肉也四字當在此下,釋从肉之意也。从今者,今聲也。

【漢典】

𠚗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異體字
函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凼
    2. 凹
    3. 出
    4. 凿
    5. 凾
    6. 凷
    7. 凵
    8. 击
    9. 画
    10. 凶
    11. 㓙
    12. 凸
同筆畫
    1. 趺
    2. 䟙
    3. 敏
    4. 㫯
    5. 飦
    6. 掩
    7. 㳵
    8. 彬
    9. 袤
    10. 逸
    11. 絅
    12. 渀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