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yì

ㄧˋ

部首 丿

部外 1

總筆畫 2

統一碼

筆順

擴展B U+20086

33

五筆

倉頡

鄭碼

rtt

hh

pdaa

拼音 yì

注音 ㄧˋ

部首 丿 部外 1總筆劃 2

擴展B 20086筆順 33

𠂆 基本解釋

● 𠂆

yì ㄧˋ


  1. 牽引。
【漢典】
【子集上】【丿】 𠂆·康熙筆画:2 ·部外筆画:1

𠂆 《康熙字典》

【子集上】【丿】 𠂆·康熙筆画:2 ·部外筆画:1

【唐韻】余制切【集韻】以制切,𠀤音曳。【說文】抴也,明也。象抴引之形。【徐鍇曰】象丿而不舉首。【玉篇】拕身貌。虒身字𠀤从此。

【漢典】
【卷十二】【𠂆】

𠂆 《說文解字》

【卷十二】【𠂆】
《說文解字》

抴也。明也。象抴引之形。凡𠂆之屬皆从𠂆。虒字从此。余制切〖注〗徐鍇曰:“象丿而不舉首。”

《說文解字注》

(𠂆)抴也。抴者、捈也。捈者、臥引也。臥引者、横引之。朙也。此義未聞。象抴引之形。依此則明也當爲衍文。余制切。十六部。凡𠂆之屬皆从𠂆。虒字从此。按虒字从虎、而以爲聲。又若系从糸、𠂆聲。寫者短之。乃與右戾之丿相溷。曳字从𦥔、𠂆聲。寫者亦不察、皆當攷正者也。

【漢典】

𠂆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 隸書 楷書 楷書 楷書
「𠂆」說文‧𠂆部 「𠂆」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佚(yi4)
    2. 㙠(yi4)
    3. 醷(yi4)
    4. 艺(yi4)
    5. 嗌(yi4)
    6. 㽈(yi4)
    7. 䁆(yi4)
    8. 㹭(yi4)
    9. 螠(yi4)
    10. 亄(yi4)
    11. 幆(yi4)
    12. 㹓(yi4)
同部首
    1. 乗
    2. 丸
    3. 乖
    4. 乒
    5. 么
    6. 乕
    7. 禹
    8. 龰
    9. 丘
    10. 乀
    11. 鳬
    12. 丹
同筆畫
    1. 几
    2. 匚
    3. 十
    4. 丅
    5. 龴
    6. 丷
    7. 八
    8. 厶
    9. 乄
    10. 阝
    11. 丄
    12. 亠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