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yǎn

ㄧㄢˇ

部首 黑

部外 6

總筆畫 18

繁體 黶

黶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9EE1

半包圍結構

13134425431211444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ddlo

mikf

ggbu

71231

拼音 yǎn

注音 ㄧㄢˇ

部首 黑 部外 6總筆劃 18

基本區 9EE1筆順 131344254312114444

黡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黡

(黶)

yǎn ㄧㄢˇ

  1. “黶”的簡化字。

英語 mole, scar, blemish

法語 tache noire sur le corps,taches noires sur le corps

© 漢典

黡 詳細解釋

見“黶”。

© 漢典
【亥集下】【黑】 黶·康熙筆画:26 ·部外筆画:14

黶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黡”字頭,請參考“黶”字。)
【亥集下】【黑】 黶·康熙筆画:26 ·部外筆画:14

【唐韻】【集韻】於琰切【韻會】幺琰切【正韻】於檢切,𠀤音檿。【說文】中黑也。【廣雅】黑也。【廣韻】面有黑子。【前漢·高帝紀】帝左股有七十二黑子。【註】師古曰:今中國通呼爲黶子。

又【集韻】【正韻】乙減切【韻會】幺減切,𠀤音黯。【正韻】黑痕。

又人名。晉有欒黶。

© 漢典
【卷十】【黑】

黶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黡”字頭,請參考“黶”字:)
【卷十】【黑】
『說文解字』

申黑也。从黑厭聲。於𤥎切

『說文解字注』

(黶)中黑也。謂黑在中也。大學注:厭讀爲黶。黶者閉藏皃也。其引申之義也。从黑厭聲。於𤥎切。八部。

© 漢典

黡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jĄn˨˩˦ 日语读音 HOKURO

粤语 jim2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黡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黶」。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黶」 說文‧黑部「黶」 「黡」「黡」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黶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俨(yan3)
    2. 㢂(yan3)
    3. 鰋(yan3)
    4. 䌠(yan3)
    5. 巚(yan3)
    6. 遃(yan3)
    7. 夵(yan3)
    8. 䤷(yan3)
    9. 匽(yan3)
    10. 掞(yan3)
    11. 黶(yan3)
    12. 偃(yan3)
同部首
    1. 黱
    2. 䵥
    3. 䵱
    4. 黕
    5. 黲
    6. 䵩
    7. 黟
    8. 黬
    9. 黝
    10. 黔
    11. 䵦
    12. 黩
同筆畫
    1. 顒
    2. 儵
    3. 簤
    4. 馧
    5. 竄
    6. 䉔
    7. 鿐
    8. 鳌
    9. 曞
    10. 簰
    11. 雙
    12. 䇔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