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dié

ㄉㄧㄝˊ

部首 魚

部外 9

總筆畫 17

繁體 鰈

鰈 𩸏 𩺮 𩻵 𫙢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9CBD

左右结构

352512111221512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qgas

nmptd

rezf

24194

拼音 dié

注音 ㄉㄧㄝˊ

部首 魚 部外 9總筆劃 17

統一碼 9CBD筆順 35251211122151234

標

鲽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鰈

(鰈)

dié ㄉㄧㄝˊ

     ◎ 魚類的一科,比目魚的一種,體型側扁,生活在淺海中。

英語 flatfish; flounder; sole

法語 Pleuronectidae

© 漢典

鲽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鰈

鰈 dié

〈名〉

比目魚的一種 [pleuronectid;flatfish],體形側扁,兩眼均生在身體的右側,有眼的一側褐色,無眼的一側黃色或白色,常見的有星鰈、高眼鰈等

© 漢典
【亥集中】【魚】 鰈·康熙筆画:20 ·部外筆画:9

鰈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鲽”字頭,請參考“鰈”字。)
【亥集中】【魚】 鰈·康熙筆画:20 ·部外筆画:9

【唐韻】吐盍切【集韻】託盍切,𠀤音榻。【說文】比目魚也。【爾雅·釋地】東方有比目魚,不比不行,其名謂之鰈。【註】狀似牛𦜉,鱗細,紫黑色,一眼,兩片相合乃得行。今水中所在有之。江東又呼爲王餘魚。【後漢·邊讓傳註】比目魚,一名鰈,今江東呼爲板魚。【異物志】一名箬葉魚。俗呼鞋底魚。臨海志曰:婢屣魚。風土記曰:奴屩魚。【集韻】或作魼。

又【集韻】達協切,音牒。義同。或作鰨。

又【集韻】七接切,音妾。與鯜同。魚名。出樂浪潘國。

又【集韻】實洽切,音箑。魻鰈,鱗次衆多也。一曰裝飾重疉貌。詳魻字註。

© 漢典
【卷十一】【魚】

鰈 《说文解字》

【卷十一】【魚】
『說文解字』

比目魚也。从魚枼聲。土盍切

© 漢典

鲽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iɛ˧˥

粤语 dip6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鲽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鰈」。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鰈」 說文‧鱻部「鰈」 「鲽」「鲽」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鰈
𩸏
𩺮
𩻵
𫙢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揲(die2)
    2. 䘭(die2)
    3. 畳(die2)
    4. 䳀(die2)
    5. 㩹(die2)
    6. 喋(die2)
    7. 牃(die2)
    8. 苵(die2)
    9. 諜(die2)
    10. 牒(die2)
    11. 殜(die2)
    12. 䏲(die2)
同部首
    1. 鲃
    2. 鲏
    3. 鲡
    4. 鲅
    5. 鳕
    6. 鲭
    7. 鲊
    8. 鲠
    9. 鲥
    10. 鳢
    11. 鳀
    12. 鲚
同筆畫
    1. 鴭
    2. 嚐
    3. 蹑
    4. 䝀
    5. 鍏
    6. 彍
    7. 嬰
    8. 翶
    9. 鎚
    10. 鍌
    11. 螪
    12. 䁮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