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tóng

ㄊㄨㄥˊ

部首 魚

部外 6

總筆畫 17

簡體 鲖

鲖 𩻡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9BA6

左右结构

3525121444425125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qomk

nfbmr

rld

27320

拼音 tóng

注音 ㄊㄨㄥˊ

部首 魚 部外 6總筆劃 17

統一碼 9BA6筆順 35251214444251251

鮦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鮦

tóng ㄊㄨㄥˊ

     ◎ 鱧魚。

英語 snakefish

© 漢典

鮦 國語辭典

鮦ㄊㄨㄥˊtóng
名
  1. 動物名。即鱧。鱧目鱧科。體呈圓柱狀,灰棕色或深褐色,腹部白色,背有暗褐色縱帶,側邊有大塊暗色斑紋。口大,頭部似蛇。肉食性。清·徐珂《清稗類鈔·動物類·鱧》:「鱧,可食,形長體圓,頭尾幾相等,細鱗黑色,有斑文,腹背兩鰭。……亦名鮦魚,俗名烏魚。」

© 漢典
【亥集中】【魚】 鮦·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6

鮦 《康熙字典》

【亥集中】【魚】 鮦·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6

【唐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𠀤音同。【說文】魚名。一曰𩽵也。【爾雅·釋魚】鰹大鮦,小者鮵。【疏】卽鱧也。其大者名鰹,小者名鮵。【類篇】或作𩻡。

又【唐韻】【正韻】直隴切【集韻】【韻會】柱勇切,𠀤重上聲。

又【集韻】傳容切,重平聲。義𠀤同。

又【廣韻】直柳切【集韻】【正韻】丈九切,𠀤音紂。鮦陽,縣名。【前漢·地理志】汝南郡鮦陽縣【註】應劭曰:在鮦水之陽。○按《正字通》引《漢書》孟康註:鮦音紂紅反。《左傳·襄四年》註:鮦陽縣南,鮦音紂。《後漢書》:隂興子慶封鮦陽侯。註:鮦音紂。孫愐東韻收鮦,直蒙、直柳二切。此皆地理註之音紂紅反,譌失其下紅反二字也。戴侗定爲徒紅、篆蛹二切,《韻會補》定音冢,則又緣紂紅改爲上聲也。據此,《說文》直隴切,《六書略》音冑,《正韻》收入有韻,𠀤非。

© 漢典
【卷十一】【魚】

鮦 《说文解字》

【卷十一】【魚】
『說文解字』

魚名。从魚同聲。一曰𩽵也。讀若絝襱。直隴切

『說文解字注』

(鮦)鮦魚。舊作魚名。今正。許書之例。不言某名也。釋魚曰。鰹、大者鮦。小者鮵。許無鰹鮵字。一曰𩽵也。此一曰猶今言一名也。許書一字異義言一曰。一物異名亦言一曰。不嫌同辭也。此六字本相接。誤解者失其義。中隔以从魚同聲四字。今正。本艸經。蠡魚、一名鮦魚。陸德明所據作䗍。釋魚。鱧。郭注。鮦也。此由不考鱧非?之故。若釋文云鱧又作䗍。則淺人所改耳。毛詩傳曰。鱧、鮦也。正義云。諸本或作鱧、鯇。作鯇則與舍人爾雅不異。按作鯇不誤。淺人認鱧爲?。因改鯇爲鮦也。蠡卽?。?與鱧異物異字。陶通明說本艸曰。蠡今皆作鱧字。此郭誤注爾雅之由也。許以鱯魾鱧𩸄爲一魚。?鮦爲一魚。?卽今俗所謂烏魚。或曰烏鯉。頭有七星之魚也。爾雅鯉鱣爲一。鰋鮎爲一。鱧鯇爲一。古說本不誤。而郭氏妄疑之。鱧鯇又非下文之鰹鮦鮵也。而郭氏妄合之。○此當直云?也。上四字淺人所加。當刪。鮦卽今頭有七星之魚。俗云烏鯉。其字正當作?。攷釋魚郭本作鱧、鮦也。舍人本作鱧、鯇也。毛詩魚麗或作鱧、鮦也。與郭合。或作鱧、鯇也。與舍入合。詳詩正義。初疑郭自釋鱧爲鮦。非爾雅正文作鱧鮦。但陸璣詩疏正引爾雅曰鱧鮦也。許愼謂之?魚。然則爾雅正文實有如此本。爲許所本。今詩疏謂之?魚、譌作謂之鱧魚。从魚。同聲。讀若絝襱。絝襱見衣部。丈冢切。故鮦亦直隴切。九部。鮦陽縣、則音轉讀若紂。

© 漢典

鮦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ʰuŋ˧˥ 日语读音 KATSUO

客家话 [海陆腔] tung2 [客英字典] tung2 [梅县腔] tung2 [台湾四县腔] tung2 [陆丰腔] tung3粤语 dung4 tung3 zau6

近代音 中古音 定母 東韻 平聲 同小韻 徒紅切 一等 合口;澄母 腫韻 上聲 重小韻 直隴切 三等 合口;澄母 有韻 上聲 紂小韻 除柳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定母 東部 ;王力系统:定母 東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鮦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鮦」 說文‧魚部「鮦」「鲖」 「鮦」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鲖
𩻡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勭(tong2)
    2. 晍(tong2)
    3. 浵(tong2)
    4. 㼧(tong2)
    5. 峂(tong2)
    6. 獞(tong2)
    7. 彤(tong2)
    8. 铜(tong2)
    9. 潼(tong2)
    10. 㠽(tong2)
    11. 瞳(tong2)
    12. 僮(tong2)
同部首
    1. 鰯
    2. 䱍
    3. 鱊
    4. 鯭
    5. 鮼
    6. 䱇
    7. 鱳
    8. 鯜
    9. 鮩
    10. 鮙
    11. 鯛
    12. 鮨
同筆畫
    1. 䗤
    2. 䕛
    3. 闋
    4. 镧
    5. 擯
    6. 鍝
    7. 䜂
    8. 臨
    9. 噾
    10. 䑃
    11. 鍓
    12. 闇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