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hú

ㄏㄨˊ

部首 髟

部外 9

總筆畫 19

簡體 胡

胡 𣬣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9B0D

上下結構

121115433312251351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dede

shjrb

chjq

72627

拼音 hú

注音 ㄏㄨˊ

部首 髟 部外 9總筆劃 19

基本區 9B0D筆順 1211154333122513511

通

鬍 基本解釋

● 鬍

hú ㄏㄨˊ


  1. 鬍鬚。如:絡腮鬍。明黄溥《閒中今古録摘抄》:「為官不用好文章,只要鬍鬚及胖長。」

英語 beard, mustache, whiskers

德語 Oberlippenbart, Bart (S)​,jemanden ansprechen, mutig entgegentreten (V)

法語 populations non Han qui vivaient jadis dans le Nord et l'Ouest,à tort et à travers,(nom de famille)​

【漢典】

鬍 國語辭典

鬍ㄏㄨˊhú
名
  1. 長在嘴邊的毛。如:「鬍鬚」、「絡腮鬍」。

【漢典】
【未集下】【肉】 胡·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5

↳胡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鬍”字頭,请參考“胡”字。)
【未集下】【肉】 胡·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5

【唐韻】戸孤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𠀤音瑚。【說文】牛頷垂也。【正字通】喉也。頷肉下垂者曰胡。【詩·豳風】狼跋其胡。【傳】老狼有胡,進則躐其胡。【釋名】胡,互也。在咽下垂,能斂互物也。【前漢·郊祀志】有龍垂胡䫇。【註】胡謂頸下垂肉也。

又【韻會】何也。【書·太甲】弗慮胡獲,弗爲胡成。

又【集韻】壽也。【詩·周頌】胡考之寧。【傳】胡,壽也。

又【正字通】鋒之曲而旁出者曰胡。戈頸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冶氏】戈胡三之,戟胡四之。【註】三之長六寸,四之長八寸。

又戟名【揚子·方言】凡戟而無刃,東齊秦晉之閒謂其大者曰鏝胡,其曲者謂之鉤釨鏝胡。

又【韻會】麤纓無文理者。亦曰曼胡。

又遐遠也。【儀禮·士冠禮】眉壽萬年,永受胡福。【註】胡,猶遐也,遠也。

又懸蠶簿橫也。【揚子·方言】胡以懸㯂,關西謂之䌞。【註】䌞,懸蠶簿橫也。

又粉名。【釋名】胡粉,胡,餬也,和脂以塗面也。【抱朴子·論僊卷】愚人乃不信黃丹及胡粉乃化鉛所作。

又餅名。【釋名】胡餅,作之大漫沍也,亦言以胡麻著上也。

又胡蝶,蟲名。【列子·天瑞篇】烏足之根爲蠐螬,其葉爲胡蝶。

又【史記·諡法】彌年壽考,保民耆艾,𠀤曰胡。

又【正字通】菰米曰彫胡。【前漢·司馬相如傳】東蘠彫胡。【註】彫胡,菰米也。

又草名。【爾雅·釋草】繁由胡。【詩·周南·采采卷耳箋】卷耳,苓耳也。廣雅云:枲耳也。郭云:亦曰胡枲。【疏】卷耳,葉靑白色,似胡荽。

又鳥名。【禮·表記詩云維鵜在梁註】鵜,鵜胡。

又【正字通】盧胡,笑在喉閒聲。【孔叢子·抗志篇】盧胡,大笑。

又水名。【爾雅·釋水】胡蘇。【註】東莞縣今有胡蘇亭。

又丘名。【爾雅·釋丘】方丘,胡丘。【疏】丘形四方者名胡丘。

又禮器。與瑚同。【左傳·哀十一年】仲尼曰:胡簋之事,則嘗學之矣。【註】胡簋,禮器。夏曰胡。

又縣名。【書·禹貢·導菏澤傳】菏澤在胡陵。【疏】正義曰:地理志,山陽郡有胡陵縣。

又書名。【前漢·藝文志】胡非子三篇。【註】墨翟弟子。【又】封胡五篇。【註】黃帝臣。

又國名。【周禮·冬官考工記】妢胡之笴。【註】妢胡,胡子之國,在楚旁。

又姓。【左傳·襄二十五年】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註】胡公閼父之子滿也。

又複姓。【八及歌】海內珍奇,胡母季皮。【註】侍御史太山奉高胡母班,字季皮。

又【集韻】洪孤切,音𩑶。戈戟內柄處。

又胡故切,音護。頸也。【前漢·金日磾傳】日磾捽胡。晉灼讀。

【漢典】
【卷四】【肉】

↳胡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鬍”字頭,请參考“胡”字:)
【卷四】【肉】
《說文解字》

牛𩔞垂也。从肉古聲。戶孤切

《說文解字注》

(胡)牛𩔞𠂹也。𤣥應、司馬貞引皆作牛領。按此言𩔞以包頸也。𩔞,頤也。牛自頤至頸下垂𦘺者也。引伸之凡物皆曰胡,如老狼有胡,鴺胡,龍垂胡䫇是也。胡與侯音轉冣近,故周禮立當前侯注曰:車轅前胡下垂柱地者。經傳胡、矦、遐皆訓何。士冠禮:永受胡福。鄭曰:胡猶遐也。毛傳:胡,壽也。謚法:彌年壽考曰胡,𠈃民耆艾曰胡。皆謂壽命遐遠。从肉古聲。戸孤切。五部。

【漢典】

鬍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xu˧˥ 韩语罗马 HO现代韩语 호

客家话 [海陆腔] fu2 [宝安腔] fu2 [沙头角腔] fu2 [陆丰腔] fu3 [台湾四县腔] fu2 [梅县腔] fu2 [客语拼音字汇] fu2 [客英字典] fu2粤语 wu4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鬍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胡」。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 秦系簡牘 楷書 楷書 楷書
  「胡」 七年相邦鈹戰國晚期集成11712   「胡」 說文‧肉部   「鬍」 「胡」 「鬍」
金文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胡
𣬣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䭍(hu2)
    2. 蝴(hu2)
    3. 螜(hu2)
    4. 蔛(hu2)
    5. 槲(hu2)
    6. 抇(hu2)
    7. 㝬(hu2)
    8. 䭌(hu2)
    9. 瀫(hu2)
    10. 瓳(hu2)
    11. 衚(hu2)
    12. 煳(hu2)
同部首
    1. 鬂
    2. 髥
    3. 髡
    4. 髭
    5. 鬛
    6. 髲
    7. 䰇
    8. 䰔
    9. 鬉
    10. 鬎
    11. 鬃
    12. 䰀
同筆畫
    1. 蟷
    2. 譎
    3. 䑈
    4. 鶀
    5. 難
    6. 𠐻
    7. 襨
    8. 蘆
    9. 䱶
    10. 犥
    11. 瓆
    12. 軄
初中古詩詞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南北朝·刘义庆 世说新语《咏雪》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南北朝·佚名 《木兰诗 / 木兰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唐·王维 《使至塞上》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
汉·司马迁 史记. 绛侯周勃世家《周亚夫军细柳》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先秦·《诗经·邶风》 《式微》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唐·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