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máo

méng

ㄇㄠˊ

ㄇㄥˊ

部首 髟

部外 5

總筆畫 15

䰆 髦 䟥 𨱨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9AF3

上下结构

121115433354523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dect

shnih

chim

72222

拼音 máo méng

注音 ㄇㄠˊ ㄇㄥˊ

部首 髟 部外 5總筆劃 15

統一碼 9AF3筆順 121115433354523

髳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髳

máo ㄇㄠˊ

  1. 額上頭髮齊眉的一種髮式。
  2. 中國古代西南少數民族的一支。

其它字義


● 髳

méng ㄇㄥˊ

 ◎ 〔覭(míng)~〕草木叢茸、朦朧不清。

英語 state

德語 modisch, elegant ,schlagen, knallen

© 漢典

髳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髳 máo

〈名〉

(1) 古代的一種髮式 [hair style]

(2) 古代西南少數民族名 [Mao nationality]。分佈在今四川南、雲南北一帶

© 漢典

髳 國語辭典

髳ㄇㄠˊmáo
名
  1. 長垂至眉的頭髮。《說文解字·髟部》:「髳,髮至眉也。」

  2. 中國古代少數民族之一,多分布在大陸地區川南一帶。《書經·牧誓》:「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漢·孔安國·傳:「八國皆蠻夷戎狄屬文王者,……髳、微在巴蜀。」

髳ㄇㄥˊméng
形
  1. 草木叢生繁茂的樣子。《爾雅·釋詁》:「覭髳,茀離也。」晉·郭璞·注:「謂草木之叢茸翳薈也。」

© 漢典
【亥集上】【髟】 髳·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5

髳 《康熙字典》

【亥集上】【髟】 髳·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5

【廣韻】莫浮切【集韻】【韻會】迷浮切,𠀤音謀。【說文】與𩭾同。【書·牧誓】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傳】八國皆屬文王者,髳微在巴蜀。【詩·小雅·角弓疏】髳,髦音義同。詳髦字註。

又【集韻】謨袍切,音毛。義同。

又【廣韻】【正韻】莫紅切【集韻】【韻會】謨蓬切,𠀤音蒙。【爾雅·釋詁】覭髳,茀離也。【註】謂草木叢茸翳薈。

又叶蒙晡切,音模。【柳宗元·劒門銘】界山爲門,環于蜀都,叢險積貨,混幷羌髳。

© 漢典
【卷九】【髟】

𩭾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髳”字頭,請參考“𩭾”字:)
【卷九】【髟】
『說文解字』

髮至眉也。从髟敄聲。《詩》曰:“紞彼兩𩭾。” 

髳,𩭾或省。漢令有髳長。亡牢切

『說文解字注』

(𩭾)髮至眉也。庸風:髧彼兩髦。傳曰:髧兩髦之皃,髦者,髮至眉。子事父母之飾。許所本也。內則拂髦注云,髦用髮爲之,象幼時鬌。其制未聞。旣夕禮曰:旣殯,主人脱髦。注云:兒生三月,翦髮爲鬌。男角女羈,否則男左女右。長大猶爲之飾,存之謂之髦,所以順父母幼小之心,至此屍柩不見。䘮無飾。可以去之。髦之形象未聞,玉藻,親𣳚不髦。注云:去爲子之飾。按鄭旣言𩭾之用而云:其制未聞者,謂其狀不可詳也。毛云:髮至眉,葢以髮兩綹下垂至眉。像嬰兒夾冈之角髮下垂,父母在,不失其嬰兒之素也。依禮經曰脫,依內則注曰拂。髦振去塵箸之。是假他髮爲之。許引毛詩作𩭾,今則詩禮皆作髦。或由音近假借。𩭾與髦義古畫然不同。从髟敄聲。亡牢切。古音在三部。廣韵莫浮切。詩曰:紞彼兩𩭾。今詩紞作髧。釋文云:本又作𠆶。按紞,冕冠塞耳者。𩭾葢似之也。


(髳)𩭾或省。漢令有髳長。髳卽𩭾字。而羌髳字衹从矛。牧誓。庸蜀羌髳微盧彭濮。小雅,如蠻如髦。傳曰:蠻,南蠻也。髦,夷髦也。箋云:髦,西夷別名。按詩髦卽書髳,髳長見漢令。葢如趙佗自偁蠻夷大長,亦謂其酋豪也。

© 漢典

髳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mɑu˧˥; məŋ˧˥ 日语读音 TAREGAMI

客家话 [海陆腔] mau2 meu2 [梅县腔] mau3 [台湾四县腔] mau2 meu5 [客英字典] mau2粤语 maau4 mau4潮州话 mau5

近代音 中古音 明母 東韻 平聲 蒙小韻 莫紅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明母 蕭部 ;王力系统:明母 幽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髳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𩭾」 說文‧髟部「髳」
「髳」 說文或體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䰆
髦
䟥
𨱨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氂(mao2)
    2. 犛(mao2)
    3. 㲠(mao2)
    4. 牦(mao2)
    5. 锚(mao2)
    6. 錨(mao2)
    7. 蟊(mao2)
    8. 髦(mao2)
    9. 堥(mao2)
    10. 茅(mao2)
    11. 緢(mao2)
    12. 芼(mao2)
    13. 䙦(meng2)
    14. 䝢(meng2)
    15. 䑅(meng2)
    16. 曚(meng2)
    17. 氋(meng2)
    18. 䀄(meng2)
    19. 㽇(meng2)
    20. 䴌(meng2)
    21. 朦(meng2)
    22. 蝱(meng2)
    23. 䇇(meng2)
    24. 雺(meng2)
同部首
    1. 髧
    2. 䯭
    3. 鬄
    4. 䰌
    5. 鬋
    6. 䯳
    7. 鬓
    8. 髲
    9. 鬆
    10. 䰋
    11. 鬀
    12. 髡
同筆畫
    1. 蕒
    2. 憎
    3. 䰹
    4. 駟
    5. 䟿
    6. 𠏰
    7. 樠
    8. 㜧
    9. 憢
    10. 㣅
    11. 緖
    12. 嫽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