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jī

ㄐㄧ

部首 食

部外 2

總筆畫 11

簡體 饥

𩚬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98E2

左右結構

3445115435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wyvm|wvwn

oihn

oxqd

87710

拼音 jī

注音 ㄐㄧ

部首 食 部外 2總筆劃 10

基本區 98E2筆順 3445115435

通

飢 基本解釋

● 飢

jī ㄐㄧ 《廣韻》居夷切,平脂見。脂部。


  1. 餓。《書•舜典》:「黎民阻飢,汝后稷,播時百穀。」
  2. 通「饑」。災荒;五穀不熟。《墨子•七患》:「五穀不收謂之飢。」
  3. 古國名。在今山西省黎城縣東北。《史記•殷本紀》:「西伯伐飢國,滅之。」
  4. 姓。也作「饑」。《廣韻•脂韻》:「飢,姓。《左傳》殷人七族有飢氏。」

英語 hunger, starving; hungry; a famine

德語 hungrig

【漢典】

飢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飢

jī

〈名,形〉

(1) (形聲。从食,几聲。本義為餓、吃不飽。)

(2) 同本義 [hungry;famishing;starving]

(3) 吃不飽 [hungry;famishing;starving]

飢,餓也。從食,幾聲。——《說文》

可以樂飢。——《詩·陳風·衡門》。箋:「飢者,不足於食也.」

家有常業,雖飢不餓。——《韓非子·飾邪》

或受之飢。——漢· 賈誼《論積貯疏》

操軍兼以飢疫。——《資治通鑑》

又如:飢火(飢餓難忍,如火燒於腹中);飢殍(餓死的人。同餓莩);飢驅(爲飢餓所迫,出外奔波謀生);飢火中燒(飢餓難忍。如火燒於腹中)

(4) 姓

詞性變化


◎ 飢

飢 jī

〈名〉

(1) 通「饑」。荒年,五穀無收 [bad havest]

飢歲之春。——《韓非子·五蠹》

比年不登,人用飢匱。——《後漢書·張奮傳》

(2) 古國名 [Ji state]

西伯伐 飢國,滅之。——《史記·殷本紀》

常用詞組


飢斃飢不欲食飢不擇食飢餐渴飲飢餓飢寒飢寒交迫飢火燒腸飢穰
【漢典】

飢 國語辭典

飢
  1. 「饑 」的異體字。

飢ㄐㄧjī
形
  1. 餓。如:「飢餓」、「飢渴」、「飢腸轆轆」。《說文解字·食部》:「飢,餓也。」唐·孟郊〈蚊〉詩:「五月中夜息,飢蚊尚營營。」

名
  1. 姓。如漢代有飢恬。→「饑」的異體字(05328)​

【漢典】
【戌集下】【食】 飢·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2

飢 《康熙字典》

【戌集下】【食】 飢·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2

【唐韻】【集韻】居夷切【韻會】居狋切,𠀤音肌。【玉篇】餓也。【書·舜典】黎民阻飢。【爾雅·釋天】穀不熟爲飢。【註】五穀不成。【又】仍飢爲荐。【註】連歲不熟。【韓詩外傳】一穀不升曰歉,二穀不升曰飢。

又【正字通】國名。西伯伐飢國,滅之。

又姓。【左傳·定四年】殷民七族,有飢氏。

又漢有大豪飢恬。○按《說文》飢、饑二字,飢訓餓,居夷切,饑訓穀不熟,居衣切。汪來虞方伯說,饑饉之饑从幾,飢渴之飢从几,諸韻書俱分列支微兩韻,止《集韻》飢字訓或从幾,經傳頗通用。《長箋》云:近代喜茂密者通作饑,趨𥳑便者通作飢,遂成兩謬。經傳不誤,恐傳寫之譌也。 【集韻】別作𩚮。

【龍龕】同𩚚。

 

【漢典】
【卷五】【食】

飢 《說文解字》

【卷五】【食】
《說文解字》

餓也。从食几聲。居夷切

《說文解字注》

(飢)餓也。與饑分別,葢本古訓。諸書通用者多有,轉寫錯亂者亦有之。从𠊊几聲。居夷切。十五部。

【漢典】

飢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ɕi˥ 唐代读音 *gyi giəi日语读音 UERU韩语罗马 KI现代韩语 기越南语 cơ

客家话 [海陆腔] gi1 [客语拼音字汇] gi1 [台湾四县腔] gi1 [陆丰腔] gi1 [客英字典] gi1 [梅县腔] gi1 [宝安腔] gi1粤语 gei1潮州话 gi1

近代音 見母 齊微韻 平聲陰 機小空;中古音 見母 脂韻 平聲 飢小韻 居夷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見母 灰部 ;王力系统:見母 脂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徽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飢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 秦系簡牘 楷書 楷書 楷書
      「飢」 說文‧食部 「飢」 睡.為31 「飢」 「饥」 「飢」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𩚬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鷄(ji1)
    2. 銈(ji1)
    3. 癪(ji1)
    4. 諅(ji1)
    5. 璣(ji1)
    6. 嘰(ji1)
    7. 撽(ji1)
    8. 覊(ji1)
    9. 幾(ji1)
    10. 鑇(ji1)
    11. 肌(ji1)
    12. 苙(ji1)
同部首
    1. 餀
    2. 䭉
    3. 饢
    4. 餰
    5. 饀
    6. 䬮
    7. 餫
    8. 䬷
    9. 䭏
    10. 飽
    11. 饍
    12. 飭
同筆畫
    1. 𠃹
    2. 紒
    3. 俼
    4. 䊿
    5. 㟒
    6. 郷
    7. 𠀿
    8. 㤩
    9. 㓒
    10. 笅
    11. 㭧
    12. 㙂
初中古詩詞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唐·白居易 《卖炭翁》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