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yí

ㄧˊ

部首 頁

部外 7

總筆畫 16

簡體 颐

䨨 頉 頥 顊 颐 𦣝 𦣞 𩒫 𩠛 𩠡 𩠢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9824

左右結構

12251251325111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ahkm

slmbc

hgo

71786

拼音 yí

注音 ㄧˊ

部首 頁 部外 7總筆劃 16

基本區 9824筆順 1225125132511134

通

頤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頤

yí ㄧˊ

  1. 面頰,腮:支~。解(jiě)~。~指氣使。
  2. 休養,保養:~神。~養。
  3. 文言助詞,無義:“夥~!涉之為王沈沈者”。

英語 cheeks; jaw; chin; rear; to nourish

德語 ernähren, hegen ,Pobacken, Backen (S)​,Yi (Eig, Fam)

法語 partie inférieure de la joue,nourrir,entretenir,se soigner

© 漢典

頤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頤

頤 yí

〈名〉

(形聲。从頁( xié),臣( yí )聲。臣,面頰,繁化作“頤”。本義:下巴) 同本義 [the lower jaw]

頤,頜也。——《方言十》

頤,或曰輔車,或曰牙車,或曰頰車。——《釋名》

后稷岐頤自求。——《春秋元命苞》

端行頤霤如矢。——《禮記·玉藻》

手指頤指。——《莊子·天地》

擢項頤。——《漢書·東方朔傳》

彖曰:“頤中有物曰噬嗑。”——《易·噬嗑》

大耳橫頤方面相,肩查腹滿身軀胖。——《西遊記》

方額廣頤。——《新唐書》

又如: 頤腮(頭顱);頤脫(下顎骨脫臼); 頤溜(俯身伸首平視, 下巴如屋溜下垂。形容禮敬的樣子)

詞性變化

◎ 頤

頤 yí

〈動〉

保養 [keep fit;take care of oneself]

頤者,養也。——《易·序卦》

百年曰期頤。——《禮記·曲禮》

惡飲食乎陋巷兮,亦足以頤神而保年。——唐· 韓愈《閔己賦》

又如:頤志(養志);頤育(養育);頤神(保養精神);頤愛(保養愛惜);頤賢(培養人才);頤養精神(保養元氣);頤身(保養身心);頤年(保養延年);頤老(養老);頤養天年(保養年壽);頤神養性(保養精神元氣)

常用詞組


頤和園頤養頤指頤指氣使
© 漢典

頤 國語辭典

頤ㄧˊyí
名
  1. 指鼻子下面腮頰部分。《莊子·漁父》:「左手據膝,右手持頤以聽。」《新唐書·卷八三·諸帝公主傳·高宗三女傳》:「主方額廣頤,多陰謀。」

  2. 姓。如隋代有頤炅。

動
  1. 養。如:「頤養天年」。《後漢書·卷四九·王符傳》:「頤育萬民,以成大化。」唐·韓愈〈閔已賦〉:「惡飲食乎陋巷兮,亦足以頤神而保年。」

助
  1. 用於加強語氣,無義。《史記·卷四八·陳涉世家》:「夥頤,涉之為王沉沉者!」

© 漢典
【戌集下】【頁】 頤·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6

頤 《康熙字典》

【戌集下】【頁】 頤·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6

【唐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正韻】延知切,𠀤音移。【說文】顄也。【禮·玉藻】頤霤垂拱。【疏】霤,屋簷,身俯故頭臨前,垂頤如屋霤。【又】端行,頤霤如矢。【釋文】頤音夷。【前漢·賈誼傳】頤指如意。【註】但動頤指麾,則所欲皆如意。

又卦名。【易·頤卦】頤,貞吉,觀頤,自求口實。【疏】頤,養也。【又】初九,觀我朶頤。【註】朶頤者,嚼也。

又期頤,老也。【禮·曲禮】百年曰期頤。【註】飮食居處皆待于養也。

又【小爾雅】頤,深也。

又語助聲。【史記·𨻰涉世家】夥頤,涉之爲王沈沈者。【註】楚人謂多爲夥。

又言頤者,助聲之辭也。

又地名。【史記·灌嬰傳】與漢王會頤鄕。【註】苦縣有頤鄕。 【說文】本作𦣞。【集韻】亦作𩠡。

© 漢典
【卷十二】【𦣝】

𦣝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頤”字頭,請參考“𦣝”字:)
【卷十二】【𦣝】
『說文解字』

𩔞也。象形。凡𦣝之屬皆从𦣞。

頤,篆文𦣝。

𩠡,籒文从首。與之切〖注〗𦣞。𩠛。

『說文解字注』

(𦣝)𩔞也。頁部曰:𩔞,頤也。二篆爲轉注。𦣝者,古文頤也。鄭易注曰:頣中。口車輔之名也。震動於下,艮止於上,口車動而上,因輔嚼物以養人,故謂之頤。頤,養也。按鄭意謂口下爲車,口上爲輔,合口車輔三者爲頤。左氏云:輔車相依。車部云:輔,人頰車也。序卦傳曰:頤者,養也。古名頤字眞,晉枚頤字仲眞,李頤字景眞。枚頤或作梅賾,誤也。象形。此文當横視之。横視之,則口上口下口中之形俱見矣。與之切。一部。凡𦣝之屬皆从𦣝。


(頤)篆文𦣝。此爲篆文,則知𦣝爲古文也。先古文後篆文者,此亦先𠄟後上之例。不如是則巸篆無所附也。


(𩠡)籒文从𩠐。𦣝本象形,如籒文篆文則从𩠐从頁而後象其形也。

© 漢典

頤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ji˧˥ 日语读音 OTOGAI韩语罗马 I

客家话 [海陆腔] ri2 hi1 [客语拼音字汇] yi2 [宝安腔] ji2 [台湾四县腔] ji2 hi1 [客英字典] ji2 hi1粤语 ji4潮州话 hi1

近代音 影母 齊微韻 平聲陽 移小空;中古音 喻以母 之韻 平聲 飴小韻 與之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影母 咍部 ;王力系统:餘母 之部 ;

吴语 闽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頤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𦣞」 鑄子叔黑𦣞簠春秋早期集成4570「頤」 說文籀文「頤」「颐」 「頤」
「𦣞」 說文‧𦣞部
「頤」 說文篆文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䨨
頉
頥
顊
颐
𦣝
𦣞
𩒫
𩠛
𩠡
𩠢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狏(yi2)
    2. 䞅(yi2)
    3. 洟(yi2)
    4. 㹑(yi2)
    5. 㐌(yi2)
    6. 䬁(yi2)
    7. 䖊(yi2)
    8. 彛(yi2)
    9. 狋(yi2)
    10. 恞(yi2)
    11. 姨(yi2)
    12. 䕥(yi2)
同部首
    1. 顉
    2. 䪱
    3. 䫦
    4. 頂
    5. 顑
    6. 顥
    7. 䫮
    8. 顦
    9. 䫶
    10. 䫤
    11. 頡
    12. 䫫
同筆畫
    1. 䵡
    2. 錤
    3. 魈
    4. 篥
    5. 膧
    6. 濭
    7. 朆
    8. 駣
    9. 薭
    10. 擳
    11. 㦔
    12. 𠁙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