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báo

ㄅㄠˊ

部首 雨

部外 5

總筆畫 13

䨌 䨔 𩂁 𩄉 𩅒 𩅟 𩆗 𩇌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96F9

上下结构

1452444435515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fqnb

mbpru

fvry

10712

拼音 báo

注音 ㄅㄠˊ

部首 雨 部外 5總筆劃 13

統一碼 96F9筆順 1452444435515

常 通 標

雹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雹

báo ㄅㄠˊ

     ◎ 空中水蒸氣遇冷結成的冰粒或冰塊,常在夏季隨暴雨下降:冰~。~子。~災。

英語 hail

德語 Hagel (S, Met)

法語 grêle

© 漢典

雹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雹 báo

〈名〉

(1) (形聲。從雨,包聲。本義:冰雹) 同本義 [hail]

陽之專氣爲雹。——《大戴禮記·曾子天圓》。注:“陽氣在雨,溫暖如湯,陰氣薄之不相入,轉而爲雹,蓋猶沸湯在閉器而沈於泉,則爲冰也。”

寒水勝火,則爲冰雹。——《素問·六元正紀大論》

霰雪雨雹,一時皆下。——唐· 李朝威《柳毅傳》

(2) 又如:雹霰(冰雹夾雜雪珠而下)

常用詞組


雹災雹子
© 漢典

雹 國語辭典

雹ㄅㄠˊbáo
名
  1. 空中水蒸氣遇冷凝結成的冰粒或冰塊。此種粒塊直徑達五公釐或以上,常伴夏季暴雨降下。也稱為「冰雹」、「雹子」。

動
  1. 投擲、拍打。《敦煌變文集新書·卷五·孟姜女變文》:「姜女自雹哭黃天,只恨賢夫亡太早。」通「撲」。

雹ㄅㄛˊ​bó
  1. (一)​之又音。

© 漢典
【戌集中】【雨】 雹·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5

雹 《康熙字典》

【戌集中】【雨】 雹·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5

〔古文〕𩅟𩆗𩇌【唐韻】蒲角切【集韻】【韻會】【正韻】弼角切,𠀤音㩧。【說文】雨冰也。【大戴禮】陽之專氣爲霰,隂之專氣爲雹。霰雹者,一氣之化也。【註】陽氣在雨,溫暖如陽。隂氣薄之,不相入,搏而爲雹。故春秋榖梁說曰:雹者,隂脅陽之象也。【埤雅】隂包陽爲雹。申豐以爲古者藏冰固隂,沍寒而無雹,蓋陽無所洩,雹之所以生也。雹形似今半珠,其粒皆三出。雪六出成華,雹三出成實,雹冰之餘,造化權輿。曰:雹者,雨之冰也。

又曰:北方之氣,雲雨雹霰雪。【禮·月令】仲夏行冬令,則雹凍傷穀。【註】子之氣乗之也。陽爲雨,隂起脅之,凝爲雹。【左傳·昭四年】聖人在上,無雹。雖有,不爲災。【韻會補】洮岷閒,雨雹曰白雨。

又曰硬頭雨。宋紹興十七年,臨安雨雹,太學屋瓦皆碎。學宮諱言雹,遂稱硬雨。

又【集韻】蒲沃切,音僕。義同。

© 漢典
【卷十一】【雨】

雹 《说文解字》

【卷十一】【雨】
『說文解字』

雨冰也。从雨包聲。𩅟,古文雹。蒲角切〖注〗𩆗、𩇌,古文。

『說文解字注』

(雹)雨仌也。仌舊作冰。今正。雨仌、謂自上而下之仌也。曾子曰。陰之專氣爲雹。劉向曰。盛陽雨水。溫暖而湯𤍽。陰氣脅之不相入。則轉而爲雹。故沸湯之在閉器而湛於甘泉則爲冰。此其驗也。左氏傳曰。聖人在上。無雹。雖有、不爲災。从雨。包聲。蒲角切。古音在三部。


(𩅟)古文雹如此。象其磊磊之形。

© 漢典

雹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pɑu˧˥ 日语读音 HYOU韩语罗马 PAK现代韩语 박

客家话 [海陆腔] pok8 [东莞腔] pau1 [台湾四县腔] pok8 [宝安腔] pok8 pau5 [梅县腔] pok8 [客英字典] pok8 [陆丰腔] pok8粤语 bok6

近代音 中古音 並母 覺韻 入聲 雹小韻 蒲角切 二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並母 沃部 ;王力系统:並母 覺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雹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雹」 簠天91合7370「」 帛甲1.5「雹」 說文古文「雹」
「雹」 乙2438合14156「雹」 說文‧雨部
甲骨文 楚系簡帛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䨌
䨔
𩂁
𩄉
𩅒
𩅟
𩆗
𩇌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㿺(bao2)
    2. 䥤(bao2)
    3. 䨌(bao2)
    4. 䈏(bao2)
    5. 薄(bao2)
    6. 䨔(bao2)
    7. 㵡(bao2)
    8. 窇(bao2)
    9. 䪨(bao2)
同部首
    1. 䨟
    2. 雺
    3. 䨍
    4. 雨
    5. 䨡
    6. 零
    7. 霧
    8. 䨷
    9. 靐
    10. 霷
    11. 霰
    12. 霓
同筆畫
    1. 㨜
    2. 軭
    3. 羣
    4. 塚
    5. 亶
    6. 椱
    7. 䖾
    8. 酰
    9. 硺
    10. 㨲
    11. 蒗
    12. 𠌷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