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chāo

ㄔㄠ

部首 金

部外 4

總筆畫 12

簡體 钞

抄 摷 钞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9214

左右結構

341124312343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qitt

cfh

pkm

89120

拼音 chāo

注音 ㄔㄠ

部首 金 部外 4總筆劃 12

基本區 9214筆順 341124312343

通

鈔 基本解釋

● 鈔

chāo ㄔㄠˉ


  1. 同「抄」。
  2. 紙幣:~票。現~。兌換外~。

英語 paper money, bank notes; copy

法語 billet de banque

【漢典】

鈔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鈔

鈔 chāo

〈動〉

(1) 掠取;搶掠。後作「抄」 [rob]

鈔,叉取也。從金,少聲。——《說文》。俗字作抄。

遮取謂之抄掠。——《通俗文》

攻鈔郡縣。——《後漢書·公孫瓚傳》

又如:鈔掠(劫掠騷擾;劫奪他人財物)

(2) 謄寫。也作「抄」 [copy]

溥幼嗜學,所讀書必手鈔。——《明史·張溥傳》

又如:鈔白(抄錄的公文副本);鈔胥(擔任謄錄鈔寫工作的小吏。也作「抄胥」)

詞性變化


◎ 鈔

鈔 chāo

〈名〉

(1) 紙幣名。現在稱紙幣爲鈔票,簡稱鈔 [paper money]

遞制交鈔,與錢並用。——《金史·食貨志三》

又如:外鈔(外國的鈔票);冥鈔(迷信人給死人燒的假鈔票,有些地方叫紙錢)

(2) 泛指錢 [money]。

如:破鈔(請客送禮破費錢);錢鈔(舊時泛指錢)

(3) 文學作品等經過選錄而成的集子 [collection]。

如:《北堂書鈔》、《章太炎文鈔》

(4) 姓

常用詞組


鈔錄鈔票
【漢典】

鈔 國語辭典

鈔ㄔㄠchāo
名
  1. 紙幣、錢財。如:「千元大鈔」、「讓你破鈔,真不好意思。」

  2. 文學作品等經過選錄而編成的書。如清代曾國藩編有經史百家雜鈔與十八家詩鈔二書。

  3. 姓。如明代有鈔秀。

動
  1. 掠取、掠奪。漢·王符《潛夫論·勸將》:「東寇趙、魏,西鈔蜀、漢。」《後漢書·卷七三·公孫瓚傳》:「剋會期日,攻鈔郡縣,此豈大臣所當施為?」

  2. 謄寫。《抱朴子·內篇·金丹》:「余今略鈔金丹之都,較以示後之同志。」

鈔ㄔㄠˋ​chào
  1. (一)​之又音。

【漢典】
【戌集上】【金】 鈔·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4

鈔 《康熙字典》

【戌集上】【金】 鈔·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4

【唐韻】【韻會】【正韻】楚交切【集韻】初交切,𠀤音䜈。【說文】叉取也。【徐鉉曰】今俗別作抄。【廣韻】略也。【後漢·公孫瓚傳】尅會期日,攻鈔郡縣。

又【韻會】或作摷。【張衡·東京賦】摷昆聊。

又作抄。【杜甫詩】飯抄雲子白。

又姓。【正字通】明鈔秀,鈔奇。

又【增韻】謄寫也。【抱朴子·金丹卷】余令略鈔金丹之都,較以示後之同志者。

又【博雅】强也。

又【廣韻】初敎切【集韻】【韻會】【正韻】楚敎切,𠀤音勦。【周禮·夏官·射鳥氏敺烏鳶註】烏鳶善鈔,盜便汙人。【釋文】鈔,初敎反。

又【正字通】楮貨名。宋史,紹興二十四年,女眞以銅少,循宋交子法,造鈔引一貫、二貫、三貫、五貫、十貫五等謂之大鈔。一百、二百、三百、五百、七百五等謂之小鈔。與錢𠀤用,以七年爲限,納舊易新,諸路置交鈔庫官受之,每貫取工墨錢十五文,公私便焉。

又【韻會定正】官收物而給印信文憑也。卽今鈔關。

又與杪同。【管子·幼官篇】敎行於鈔。【註】鈔,末也。【又】聽於鈔,故能聞未極。【註】鈔,深遠也。

又【集韻】齒紹切,音𪍑。取也。

 

【漢典】
【卷十四】【金】

鈔 《說文解字》

【卷十四】【金】
《說文解字》

叉取也。从金少聲。楚交切〖注〗臣鉉等曰:今俗別作抄。

《說文解字注》

(鈔)叉取也。叉者,手指相逪也。手指突入其閒而取之,是之謂鈔。字从金者,容以金鐵諸器刺取之矣。曲禮曰:母剿說。剿卽鈔字之叚借也。今謂竊取人文字曰鈔,俗作抄。从金少聲。楚交切。二部。

【漢典】

鈔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ʂʰɑu˥ 日语读音 HASAMITORU KASUMERU UTSUSU韩语罗马 CHO现代韩语 초

客家话 [海陆腔] cau1 [客语拼音字汇] cau1 [陆丰腔] cau1 [台湾四县腔] cau1 [东莞腔] cau1 [客英字典] cau1 cau5 [梅县腔] cau1 [宝安腔] cau1粤语 caau1潮州话 cau1

近代音 穿母 蕭豪韻 去聲 鈔小空;中古音 穿初母 肴韻 平聲 䜈小韻 楚交切 二等 開口;穿初母 效韻 去聲 抄小韻 初敎切 二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清母 豪部 ;王力系统:初母 宵部 ;

官话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鈔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 秦系簡牘 楷書 楷書 楷書
    「鈔」 包2.263 「鈔」 說文‧金部   「鈔」 「钞」 「鈔」
    「鈔」 信2.08          
    「鈔」 郭.語4.23          
楚系簡帛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抄
摷
钞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抄(chao1)
    2. 勦(chao1)
    3. 劋(chao1)
    4. 怊(chao1)
    5. 剿(chao1)
    6. 绰(chao1)
    7. 欩(chao1)
    8. 綽(chao1)
    9. 摷(chao1)
    10. 窼(chao1)
    11. 樔(chao1)
    12. 吵(chao1)
同部首
    1. 銹
    2. 鉯
    3. 䤷
    4. 鋓
    5. 鐇
    6. 鈍
    7. 鎁
    8. 鈴
    9. 銩
    10. 﨧
    11. 釒
    12. 鐴
同筆畫
    1. 㗐
    2. 䀲
    3. 喌
    4. 渨
    5. 愦
    6. 筀
    7. 𠌀
    8. 椌
    9. 㢾
    10. 𠌊
    11. 嵜
    12. 堶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